时间:2024-05-10
陆莉莉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尤其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自身心理问题而休学、退学的现象时有发生,自杀、凶杀等恶性案件不时见诸报端。本文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影响因素 解决措施
大学生是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未来社会的主流,他们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由于大学生的年龄特征,阅历尚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成熟,成长环境及社会环境等因素,使他们的心理健康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极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其在校的学习与生活状况,甚至影响其终身发展。因此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探索其产生的原因,并帮助大学生群体解决这些问题,使他们能够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一、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
每个人从小都是先接触家庭环境,首先受到家庭教育,不适当的家庭教育方法和方式极易使孩子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的教育方式和观念是密切相关的,有心理学研究表明,家庭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源性因素,并且影响深刻而久远。因父母离异或者家庭不和睦而带来痛苦与烦恼;或父母人格特质不良,教育方式恶劣;或家人及亲属的过度期望与关注;或长期成长在压抑的环境当中,缺乏被爱与关怀;或家庭经济长期窘迫等,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学校环境的影响
初高中时期,学生长期处于应试教育体制中,对身心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高考作用下,学校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有所提高,而常常忽略了正值青春期的学生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这种消极的教育方式极易造成学生产生多疑、敏感、自卑、易怒、焦虑,人际交往欠缺等心理问题。当进入大学后,不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环境,不懂得与人如何相处,从而导致大学生性格内向,甚至自闭,往往因小事就会对同学产生怨恨心理,甚至发生严重犯罪的后果,或者对未来失去信心,极易产生厌世心理,导致自杀、自残等严重问题。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从而竞争日益剧烈,导致人们的价值观扭曲,而受这种社会环境影响,校园也不再是纯净的一片乐土了。大部分学生出现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的价值观、人生观,导致他们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同学之间严重缺乏关怀与友爱。而社会各个领域激烈的竞争状态,使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步加快,许多大学生对社会现实环境认识不清,理想与现实有着严重的差距,他们一面对未来充满期待,但现实又往往使他们缺乏对未来生活、事业的信心,导致大学生产生焦虑感和抑郁感,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解决措施
(一)建立学校与家庭的沟通桥梁
学校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普查,经常和家长沟通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同时也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情况,这样能够更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行为与思想状况,学校和家长共同创建良好的环境,以此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正确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要想更好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在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中,就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以此来正确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第一,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观念,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以此来展开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第二,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合理运用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的方法,采用科学的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第三,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遵循教育规律,又要顾及到个体的差异,按学生的性格特征、发展特点,以此来进行科学合理的引导。
(三)建立心理咨询室,培养心理专业人才
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室,聘请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人才,使其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发展、情感、就业等问题提供指导和帮助,并且可以采用学生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开设专题讲座、设立咨询信箱与咨询热线、网络咨询等方式,从而能够及时有效地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引导和教育。
(四)加强大学生的自身修养
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因此大学生应当积极主动参加各种学校的社团活动,或者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升自身素质,扩大人际交往,开阔视野,培养自主自强的精神,锻炼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适应社会的能力。其次,大学生要保持良好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身体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再次,要努力完善人格,培养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学会客观看待人与事物,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能够很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完美的人格与良好的个性特点有利于心理健康的发展。
总结
大学时代正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正值人生的黄金时期,年轻的大学生应该是充满朝气、热情奔放的,但现实生活中,部分大学生却有着这样那样的心理健康问题,各种悲剧事件、暴力事件在大学生间时常发生,这提醒着学校和家长应该时常关注学生和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了解大学生的行为和思维动向,以此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取向,及时引导心理健康存在着问题的大学生,使其能够健康成长,拥有年轻人本该拥有的朝气与热情。
【参考文献】
[1]刘民瑛.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2):13-17.
[2]谢炳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J].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
[3]曲素艳.大学生心理素质现状调查及心理障碍成因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5(1):109-112.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