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毛卫英
“要使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重要的不是讲述,而是点拨。”学生在课文理解、习题解答、技能训练中,由于自身年龄特点、知识结构以及教材、目标、手段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思维障碍,发生思维疏忽、偏向或终止现象。教师要诱导和启发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将思维导向深入,促使学生产生顿悟,越过障碍,流畅思维,这体现了教师的点拨艺术。那么,教师该怎样恰到好处地点拨呢?下面谈几种做法。
一、揭示矛盾,引起思索
教学中,矛盾总是客观地存在于教材实际与学生实际之间。语文教学中一般存在着“知”与“不知”、知得“深”与“不深”的矛盾。当学生“不知”或知得“不深”,出现思维障碍时,教师要抓住矛盾的症结,巧妙揭示,引起学生的注意,促使他们围绕矛盾定向思维,从而找到解决矛盾的办法,提高认识能力。
如教学《登山》一文,当巴果茨基走过险路,回头看列宁时,吓得险些掉进深渊。为什么要会这样?这是一个“知”与“不知”的矛盾,学生围绕这一问题,阅读上下文,就可以弄清:因为列宁紧跟在他后边,而且在最险的地方停住了(头昏目眩),列宁是俄国革命的最重要领导人,真遇到危险,那将是革命的巨大损失,巴果茨基当然吓得险些掉进深渊。这一句话看出了他当时十分紧张十分担心的心情。
又如教学《麻雀》第三自然段,开头写道:“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梧桐树。”学生一般只认识到这一句在写什么,而没有注意为什么写,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后面写小麻雀样子的语句上。这里就存在一个知得“深”与“不深”的矛盾。教师质疑:“为什么要写风?不写可以吗?”这一提问立即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到这一句上,他们迅速地开动思维机器去主动地寻找答案,思维非常活跃。有的说,从“猛烈”和“摇撼”可以看出风很大,正因为风大,小麻雀才会从巢里掉下来,这一答案就找到了事情的因果关系;有的说,猎狗鼻子虽然很灵敏,可它能嗅到麻雀气味,发现小麻雀,风肯定也帮了忙,这一答案注意了文章的前后联系;有的说,风吹树摇,这一景象衬托了小麻雀的弱小和可怜的样子,这一答案从写作技巧来分析,认识更进一层。这些答案比仅仅知道这句在写风大风猛的认识要深得多。
从这两例中可以看出,学生的“知”,“知得深”,得益于教师善于抓住矛盾,巧妙点拨。
二、搭桥铺路,由浅入深
在思维训练中,环节之间距离太远,或问题之间跳跃太大,都会出现思维障碍。教师应该有机地补充学生认识过程中的环节,完善解决问题所必需的前提,在跳跃的距离中搭起过渡的“桥”,铺设通幽的“路”,接通思维之线,使之由浅入深、流畅贯通。
《倔强的小红军》描写陈赓同志终于被小红军说服,骑马朝前走。可当他想到了那些打过交道的穷孩子时,突然意识到自己受骗了,这是为什么呢?大部分学生答不上来(思维出现障碍)。有的说,因为那些穷孩子骗过他(这种思维偏离方向),显然,在学生认识事物、分析现象的过程中,由于环节之间距离太大而出现思维障碍。这时教师应及时增加环节,补充前提,为畅通思维搭桥铺路。可以这样做:①弄清背景,穷孩子为什么参加革命?②缩短距离,讲述一两个穷孩子参加革命不怕苦不怕死的小故事,问:穷孩子身上都有什么精神?③寻找联系,小红军跟这些穷孩子有什么相似之处?通过设置这样几个“梅花桩”,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连接起来,障碍得以突破,偏向得以拨正,思维沿着目标正常运行。
三、总结规律,促进迁移
语文作为一门学科,不管是知识内容本身,还是获取知识的方法手段,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比如,怎样学习汉字?怎样写比喻句?怎样使用“的”“地”“得”?什么是主要内容,怎样概括?写文章怎样详略得当,突出重点……这些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从一篇篇课文的理解、一道道习题的解答、一次次技能的训练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促进知识的正迁移,提高学生认识,形成语文能力,用以指导再学习。
比如,为了指导学生掌握正确使用“的”“地”“得”的规律,教师可出示下面三组材料:
亲爱的妈妈 轻轻地唱歌 跑得像离弦的箭
美丽的姑娘 飞快地奔跑 感动得热泪盈眶
幸福的童年 勤奋地学习 高兴得手舞足蹈
动听的乐曲 仔细地观察 捧得高过头顶
教师提问:用“的”“地”“得”的这三组材料之间有什么区别?学生通过比较辨析,不难总结出规律:“的”的后面都是表示名称的词(名词);“地”的后面都是表示活动的词(动词);“得”前面不是表示活动的词(动词),就是表示形态的词(形容词)。学生掌握了这一应用规律,就能利用知识的正迁移,在类似的习题训练或写作过程中,正确使用“的”、“地”、“得”。
四、创设情境,激起共鸣
有些课文记叙的人或事,因为离学生生活的时代较远,或者因为学生的社会知识、生活体验的欠缺,学生阅读时往往理解困难,出现思维停滞。比如《麻雀》一文,庞大的猎狗,面对弱小的麻雀,竟然不战而退,这是为什么?从十来岁孩子的生活体验来看,显然不合常理。如果教师仅凭讲述使学生知道,是麻雀面对凶残的猎狗,面对强者,敢于搏斗、敢于牺牲的精神和气势吓退了猎狗,这样做,学生仅仅是囫囵吞枣地记下答案,而没有真正地逾越思维障碍,突破教学上的难点。这里一种较好的做法是:①情景再现。通过幻灯再现三个情景:猎狗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走近小麻雀;老麻雀奋不顾身地飞下来掩护小麻雀,准备与猎狗搏斗;猎狗慢慢后退了。②音乐渲染环境,准备一段节奏鲜明强烈表现激烈搏斗的音乐,随画面的变换、事情的发展,音乐由弱到强再到弱,充分地渲染弱者敢于战胜强者的紧张气氛。③教师伴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这几个步骤,创设情境,学生的情感因素被調动起来了,在不知不觉中与麻雀产生感情共鸣,意会出“强大的力量”就是“爱的力量”。这种情境给学生思维流程的畅通提供了最优化条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