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4-05-10

顾颜

【摘 要】随着当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情况不容乐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对他们能否很好地适应社会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现状,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至关重要。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素质    影响因素

心理健康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 通过后天环境、教育及自身实践的影响, 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身体、心理及社会适应状态。目前,国内各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不容忽视的心理问题,这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据相关部门调查统计显示,具有各种心理疾病症状的高校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11.9%,而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学生人数更多。我们要了解并分析大学生目前已经出现的心理问题,积极寻求对策,,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

一、大学生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一)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題

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然而,大学宽松的学习环境与寒窗苦读的高中有着很大差别,加之大学有着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多数学生沉浸在这种自由自在的环境中不知道该如何学习。由于平时学习节奏缓慢,考试期间则需要临时突击,多数学生则会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躯体状况和心理状况[3],如头痛、睡眠失调、焦虑等等各种不良情绪。

(二)人际交往及情感方面的心理问题

进入大学校园,离开了父母,人际交往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同学们的友情,同时也渴望结交异性朋友,甚至收获爱情,这是正常的心理活动。但不少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阅历,大部分又都是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沟通不良、人际关系失调冲突等现象。与朋友闹别扭,失恋甚至单相思,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大学生产生影响,从而导致他们出现心理问题。据调查,大学生中普遍存在恋爱方面的困惑和问题,并导致一些不良情绪[4],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甚至对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都会造成影响。

(三)环境适应方面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活往往被学生无数次憧憬、美化。但当大学生真正走进大学,可能会发现现实中的大学生活与他们想象的大学生活有着很大的差距。大学校园就像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各种人和事都会遇到,有些大学生对大学校园过分美化,导致入学后失望太大,一些人很难接受这种巨大反差,出现悲伤、失落等消极情绪。同时,进入大学校园以后,不管是上课学习还是日常生活,每一件事情都要自己计划安排实施,刚刚离开父母的学生可能会出现各种不适应,特别是一些自理能力差的大学生,会长时间难以适应,自信心、自尊心都会受到很大打击,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自卑、抑郁、强迫、恐惧等心理问题。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影响因素

(一)先天生理基础

先天生理基础是人与生俱来的,主要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先天条件,是健康素质的首要前提和基础。一些大学生自身的性格因素,如内向、沉默寡言、不善于与人沟通等,会直接影响其日常人际交往以及日常生活,难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一旦面临某种压力或者突发情况,就容易出现心理失衡,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一些研究表明,大学生的一些重型心理障碍疾病与遗传密切相关,而轻型心理障碍则关联度较小。

(二)外界环境

外界环境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大影响,社会、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们生活质量以及健康状况。对刚踏进大学校门的学生来说,他们所面临的是一个既新鲜又陌生的环境,环境的改变意味着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各个方面都要改变,有些大学生在适应这种转变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三)教育

教育在人的一生中无处不在。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再到离开学校进入社会的社会教育,教育可以使人丰富知识、开阔视野,使人们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健康素质。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教育主要包括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内外诸多研究表明[7],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是造成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同时,家庭结构不完整、家庭气氛不和谐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也有着很大影响。

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分析,使我们认识到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因此,高校更应该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大重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对学生辅导员的心理学知识的培训,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将学生心理工作作为重点,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关怀与重视,一切为了学生,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

【参考文献】

[1]佟丽,胡俊峰.健康素质与健康素养[J].中国健康教育,2006,4(22):293-295.

[2]郑延芳,王虹.大学生心身健康状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0,36(16).

[3]潘书波,咸秀丽.高校学生健康影响因素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8,23(3).

[4]陶磊.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下降成因的研究与分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3.

[5]陈良,张大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发展特点[J].西南大学学报,2007,33(4).

[6]Patrick Kelly.Health literacy:a silent crisis [EB].2005,10(26).

[7]唐杰.鄂州市青少年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