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时间:2024-05-10

张登峰

【摘 要】利用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应采用特殊的方式,学生才更易接受。体育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感,使学生具有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和责任感。因此,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更应注意内外素质的培养和训练。

【关键词】体育教学 德育教育 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

德育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意志品质的有效手段,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竞争失败后的承受力;可以培养学生严密的组织纪律性、集体责任感、荣誉感;还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锻炼身体的习惯。可以说,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更注重内外素质的培养训练。下面谈一下自己对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教育的认识。

一、结合教学法,介绍我国体育发展史、体育成就和为振兴我国体育事业的运动员、教练员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党、爱社会和爱祖国的教育

1.我国具有悠久的体育发展史,古代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体育文化。从公元前21世纪我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起,就已经有游乐体育运动方面的记载,从夏商时期文武合一“六艺”教育中的体育,到春秋战国时期蹴鞠、竞渡、飞鸢等民间体育的产生;从秦汉时期不断发展的武艺到唐代国际体育交往;从丰富多彩的宋代体育到清代的武艺、武举和武学,产生了多种体育项目,形成了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体育发展史。在教学中适当穿插这些内容,可以加深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爱国热情。这些都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

2.用中国健儿为祖国荣誉奋勇拼搏的事迹感染、激励学生。中国女排在球场上叱咤风云,乒乓健儿独领乒坛风骚,跳水健儿震撼碧水池边等等,背后有许多酸甜苦辣的感人故事,健儿们为了祖国不惜流血流汗,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是运动健儿们奋斗的目标、拼搏的宗旨,他们可歌可泣的事业进一步激发学生奋发图强,及长大了成为祖国栋梁之材的决心和勇气。

二、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品质教育、纪律教育、挫折教育和审美情趣教育

1.学习篮球、足球、排球、接力等项目,教师要在讲战术和技术配合时,特别向学生强调集体配合的重要性,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主义观念教育。交叉遮护、协防补位、双人挡网等无不体现出协作、默契的集体配合。一个没有集体观念的队伍,很难体现出战术意图,作战士气也不会高昂,也很难在比赛中战胜对方。而一个没有集体观念的人,即使个人技术再高,若不讲究集体配合,就会失去同伴创造的机会,鲁莽行事,孤軍作战,在对方严密的集体防守中,技艺难以施展,难以有所作为。因此,让学生在战术、技术配合的练习中体会集体主义的精髓和集体协作的力量,显得尤为重要。

2.耐久跑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障碍跑可以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跳马、双杠等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教师应该很好地结合这些运动项目的特点,渗透意志、品格的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组织教学比赛、达标测验、单元技术考试是经常要做的事,教师应很好地利用这些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如何看待失败、面对失败、承受失败,教师的诱导是必不可少的。在帮助学生分析失败原因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使他们清楚失败的是成绩,绝不是人格。所以,在教学中要有目的地组织一些竞赛,使更多的学生体会失败、感受挫折,以塑造他们豁达、开朗的性格和永不服输的可贵心态。

3.通过比赛加深学生对规则认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任何体育比赛都必须有规则来约束,才富有艺术性并得以开展。在组织比赛时,教师要向学生说明严守规则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犯规就会失去一次得分的机会,犯规将会被罚下,失去竞争的机会。就此,教师应顺势提醒学生纪律的重要性,遵守纪律是每个人在社会上生存的前提,一个没有纪律性的人在社会上将会受到排斥和惩罚。

4.学生对美是十分向往的,而对美的认识是模糊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把握住美的瞬间,让学生去观察、去体会,在运动中领略豪放、奔放、节律恰当的流畅之美;在静止中去感受刚毅、稳健、造型舒展的凝重之美。通过实践,学生能够真正懂得和体验到诸如“大方”“优雅”“风度”等这些描述美的词汇的真正含义,并把这些词的内涵变成他们自觉的行为,使追求美成为学生们的生活需要,并不断提高审美情趣和品位。

总之,学生的高尚品德,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诚实、公正、有礼貌的高尚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等良好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喻月珍.中学小学教师论文集[M].北京:长安出版社,1999.

[2]黄敬亨.健康教育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3]刘清黎.体育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