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打造低碳示范样板间的上海启示

时间:2024-04-24

赵光慧

上海的低碳示范社区长什么样?在黄浦区打浦桥街道蒙西社区里有一处低碳花园,居民们可以通过骑健身车为手机充电,可以通过收集雨水洗车浇花,还可以在绿植分享区认养多肉植物。

目前,上海已成功创建首批8个低碳发展实践区和两批共20个低碳社区。随着《上海市低碳示范创建工作方案》的发布,上海在全市范围内启动“十四五”期间低碳发展实践区和低碳社区申报工作,这是上海市开启的第三批低碳示范创建工作。

低碳发展实践区由各区政府和相关市级园区管委会作为申报主体,提出创建申请,商务区、郊区新城、城镇、园区等各类区域均可申报。低碳社区由街道办事处或镇政府作为申报主体,择优选择辖区内的一个或多个居住社区(含镇管社区),或由区生态环境局直接提出。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低碳示范创建工作已成为上海打造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实现绿色转型发展、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发挥了推动“双碳行动”的示范引领作用。

打造专业化“决策外脑”

2010年8月,国家明确5省(广东、辽宁、湖北、陕西、云南)和8市(天津、重庆、深圳、厦门、杭州、南昌、贵阳、保定)作为我国第一批低碳试点地区,开展低碳城市建设试点。

上海虽不在第一批试点范围之列,但迅速主动对标低碳城市建设标准,开启诸项基础性工作。2011年9月,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发布《上海市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方案》,根据市直各机构专长开展具体分工,并明确要培养一支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领域专家队伍的目标。

十年来,参与第一批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的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上海市气候中心、上海市环境能源交易所、上海市环科院、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等5家单位持续按既有分工开展工作,成为在能源、工业、农业和废弃物、土地利用与林业碳汇等温室气体管理重点领域的优势机构,为上海市双碳工作提供了强有力技术支撑,成为市委市政府决策3060双碳工作部署的有效外脑。

设定规范化“创建标尺”

在做好低碳发展领域人才培养和储备的基础上,上海始终保持高质量开展低碳示范创建的定力,规范示范创建评价指标体系和验收标准。

2011年3月上海发布《关于开展低碳发展实践区试点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首批低碳发展实践区建设,建立了包括申报创建、建设中期、建成示范三个阶段完整的35项指标体系,明确选择虹桥商务区、崇明县(今崇明区)、长宁虹桥地区、临港地区、黄浦外滩滨江地区、徐汇滨江地区、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奉贤南桥新城8个区域和11个社区开展低碳示范创建工作。

2015年,上海启动了第二批低碳发展实践区的创建工作,明确上海世博园区、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上海前滩国际商务区、真如城市副中心、杨浦滨江南段5个区域和9个社区开展低碳示范创建。

通过以点带面, 示范引领, 营造低碳绿色生产生活社会氛围, 培育一支善于抓低碳绿色发展的管理型人才队伍。

2017年,上海市对首批8个低碳实践区和11个低碳社区开展终期验收工作,全部低碳实践区和低碳社区碳排放强度达到低于创建初期的50%和40%以上降碳目标,可再生能源利用占比显著提升,采取的能源、建筑、交通、工业生产过程等领域低碳措施有效,均通过验收。2020年对第二批低碳示范实践区完成了中期评估,对第二批9个低碳社区完成了终期验收。

编制经验性“推广指南”

在前两批低碳示范创建工作中,上海形成了诸多可圈可点的经验,夯实了低碳发展的基础。

一是建立统计监测体系和服务平台。黄浦外滩滨江将超过220幢的商业商务楼宇纳入建筑能耗在线监测平台,并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开展需求侧响应。临港地区建立了工业能耗在线监测平台,40%企业接入平台。世博园区、国际旅游度假区、杨浦滨江南段地区建立碳排放核算方法和碳排放统计体系。

二是持续创新政策机制。虹桥商务区、徐汇滨江出台低碳建设导则,以土地出让为抓手,明确低碳建设标准。崇明通过市、县政府补贴推进“阳光工程”,农村居民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达到50%以上。

三是设立低碳发展推进机构,出台资金扶持办法。长宁虹桥设立了低碳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并引入社会资金,提高企业对低碳改造的积极性。

四是全面推广低碳技术和举措。虹桥商务区推进绿建运营标识认证和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世博园区开展绿色建筑集中示范,新建建筑70%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黄浦区系统推进低碳交通工程。

上海及时总结前两批低碳示范创建工作经验,优化调整了《上海市低碳发展实践区、低碳社区创建实施方案编制指南》《上海市低碳示范区、低碳社区申报创建指标体系》和《各类低碳示范创建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建议》,即将出台《关于推进上海市碳普惠体系建設的实施意见》和《上海市碳普惠体系管理办法》,将实践经验提升为规范性文件,进而指导新的实践。

带给安徽的启示录

当下的安徽,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碳减排双重压力。长期以来,安徽资源型产业比重较大,对能源依赖程度较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时间内难以发生根本性改变,碳排放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还将继续增加,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难度很大。

同时,安徽城镇化率的不断提升,也必将加重减排压力。2020年安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58.33%,参考主要发达国家70%左右的城镇化率,安徽的城市化将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与此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和住房建设,需要大量的钢铁、水泥、玻璃等高碳排放产品,城市居民人均能源消费量是农村居民的约3.5-4倍。如何应对碳减排工作面临的不利局面,上海经验是一条可资借鉴的路径。

目前,安徽共有6市列入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其中,池州市纳入第二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合肥、淮北、黄山、六安、宣城5市纳入第三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今年7月出台的《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合作事项清单和2021年度工作安徽省责任分工的通知》和《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协作2021年工作重点》中明确提出“支持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城市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示范”和“鼓励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低碳城市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合肥可以参照上海低碳城市建设经验,选择低碳发展基础较好的县区和工业园区开展低碳示范实践区建设,鼓励低碳发展氛围较好的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申报绿色社区创建。同时,择优推荐参加全国碳达峰试点,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探索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路径,为全国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对低碳示范创建效果明显的区域,可参照上海市崇明区做法,提前开展碳中和试点工作。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引领,营造低碳绿色生产生活社会氛围,培育一支善于抓低碳绿色发展的管理型人才队伍。

(作者单位:安徽省生态环境厅)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