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吴明华
【编者按】
5月以来,皖西南大县东至刮起了一场“风暴”:先是思想解放大讨论毫不掩饰地亮短揭丑,紧接着又采取一系列大动作,全县上下迅速行动起来,展开了一场区域发展的“绝地反击战”。从急了到动了、干了,东至究竟发生了什么?《决策》特赴实地专访中共东至县委书记李明月,揭秘东至“风暴”的缘起。从决策者的激情讲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一个县委书记背负的压力和思考、一个县域发展的路径和希望。
主动出击,点燃发展激情
《决策》:最近,东至开展了“解放思想、担当作为”大讨论。大讨论直面问题,毫不掩饰地亮短揭丑,不亚于一场自我革命。这场大讨论的背后,有什么样的决策背景?
李明月:今年两会期间,池州市委王宏书记在东至代表团讨论时提出了一个命题:东至作为大县,大县要有大担当大作为。我一直在苦苦思考,东至在新一轮发展中怎样落实这个要求。
大讨论开始前,我们组织高规格党政代表团赴宁国、广德考察学习,这也是经过精心谋划的。宁国和广德一直是全省县域发展的排头兵,跟东至的可比性也比较强。上世纪90年代三县在同一起跑线上,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十一五、十二五以后,远远把我们甩在后面了,东至已经到了“前有标兵、后无追兵”的窘境。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反思。
通过和这两个县域的比对,发现我们的问题比较多。比较突出的是,在新一轮发展中,我们发展的赤字、治理的赤字和民生的赤字越来越大,欠账越来越多。我们跟自己纵向比有所进步,但跟发达县域横向比有很大的落差。
背后是什么原因?一是长期处于小富即安的状态,根子就是观念上的落后。二是本领上的落伍,破解难题的能力跟不上新的形势,推动一项新的工作或改革,要花很多的气力,干部听不明白,能力跟不上。特别是在多难的局面下没招,主动作为不够。三是作风上的落差。现在督查考核问责比较多,一些干部不作为,有畏难情绪,遇到事情就绕,在工作上缩手缩脚,不敢表态拍板,敢抓敢管敢干的勇气没有,担当的精神没有。因为思想上有顾虑,导致作风上工作浮在表面,抓得不实不细不到位。
如果不解决这三方面的问题,东至发展未来会塌陷下去。东至有非常好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在基础设施、资源禀赋、特色经济竞争力等方面都处于全省县域前列,但这么一个资源大县经济塌陷下去,是没道理的。遇到问题就要迎难而上,所以要来一次解放思想和担当作为的大讨论,目的是把大家的精气神鼓出来,让东至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把各级干部的观念扭转过来,把大家的行为、作风调整过来,让大家聚精会神抓发展。
《决策》:东至敢于自我剖析、自我革命的勇气,赢得了很多人的点赞,“东至急了”也引起外界的广泛关注。东至为什么会急?
李明月:着急是因为许多工作总是满足于一般化,遇到问题绕着走,特别是在改革落地过程中,大家没有新的办法和招数,那么县域经济怎么发展?一个地方发展首先内生动力非常重要,只有把内生动力激发出来,发展的激情才能点燃。
去年一年基本上是围绕巡视整改、环保整改发力,缺乏统筹兼顾其他方面工作,就是因为工作太被动,没有主动出击。整改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高质量发展。
从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看,我们的招商引资、工业经济都不容乐观。工业经济客观上是因为经开区被区域限批了,到现在还没有解限,所有的工业投资都没办法投,32个项目近70亿元投资都投不了,其中有许多是上市公司的投资项目。资金不投下去,新的项目不起来,工业增长点就没有。遇到这种情况大家就有抱怨,但是民生问题还要解决。
最近,我们正在研究3个学校的建设,投资近10个亿,钱从哪来?还得靠发展,只有发展起来了,公共财力增加了,才能腾出手来搞公共服务,否则公共服务怎么解决?东至是地域面积大县,人口又多,需要补短板的事项非常多,还有农村的民生问题需要大量财力保障。如果不发展,如果没有快速发展的态势,不要说跟其它地方比较,自己的问题都解决不了,所以着急。县委书记作为东至发展的第一责任人,我压力很大。
思想“出山”,东至动起来
《决策》:有压力就有动力,有行动就有希望。在新一轮发展中,东至如何以解放思想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
李明月:思想先进是最关键的先进,思想落后是最致命的落后。当前,东至正在从“山城时代”迈向“滨江时代”,思想“出山”是首要任务。过去由于城市发展受到局限,县城要走出去,但这只是物理空间上的腾挪,解决不了东至发展的根本问题。
从“山城时代”迈向“滨江时代”,更多带来的是开放合作理念上的变化,因为滨江城市导入的信息和要素是不一样的。走向“滨江时代”,要引导干部群众树立大开放、大合作、大开发的理念,不能局限于过去“螺狮壳里做道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城时代”干部眼界不宽,深受传统农耕文化影响,观念保守小富即安,不愿意出去创业。开放之后大家的思想观念为之一变,不会再为一些小事计较得失,这是一种视野和胸怀上的提升。“滨江时代”东至要打造城市IP,形成新的城市人文精神和文化符号。“滨江时代”核心就是创业文化,创业带来创富。
《决策》:除了思想上的变化,行动上东至干部的变化也很明显。东至“动起来” 背后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李明月:东至是后发地区,我们承认落后但绝不能甘于落后。核心一条是要争创一流。县级层面要多维度找对标市县;县直部门特别是有考核任务的部门,要在全省61个县区中争取前列,在全市4个县区中争取前2名;对乡镇来说,要瞄准全省同类乡镇,有针对性地赶超。全县乡镇之间要比财力、比项目、比招商、比后劲。新长征路上,我们必须拿出昂扬斗志,敢于向高的攀、跟強的比、与快的赛,争上游、创一流,干成一番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东至人民的事业。
要坚持扩大开放,把招商引资作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抓手。建立“县领导领衔招商、乡镇主要领导主攻招商、专业人员驻点招商、部门共同招商、企业以商招商”机制,乡镇、部门主要负责人必须1/3时间用于招商;挑选精兵强将,组建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文化旅游、装备制造等四支驻外产业招商小分队;选派34名正科级干部到规上企业担任帮扶专员和重点项目联系专员,把干部赶到工地上去。
要扑下身子“真干”。坚持领导带头,深入基层一线,采用“四不两直”方式,见实情、出实招、求实效。针对“不落实、慢落实、虚落实”等形式主义问题,开展“评议机关、评比窗口、考评股长”活动”,加大明察暗访力度,强化执纪问责;加大舆论监督和公开曝光力度,倒逼作风转变,提升行政效能。
要提高效率“快干”。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精神,强化时间观念、效率意识,每一项工作、每一个项目,都要列出时间表,明确“任务是什么、要求是什么、什么时间完成”,跑表计时、到点验收,以高效率跑出东至发展“加速度”。
要增强本领“会干”。抓落实既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要切实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其中蕴含的哲学方法、科学精神、辩证思维,争当所在领域的行家里手,我们的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决不允许当“甩手掌柜”。
打造样板,东至的底气与优势
《决策》:当前,区域竞争更加激烈。东至提出打造省域边际县高质量发展样板、皖西南产业高地等战略目标,东至的底气与优势何在?
李明月:在新一轮发展中,特别是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东至优势明显。
一是地缘优势。“沧江百折来,及此始东流”。东至是皖西南门户、皖江南岸之首,是长三角地理位置最远的县域。近年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距周边3个机场仅1小时车程,铜九铁路、4条高速及2条国道和5条省道纵横交错,是全省高速密度最高的县,与长三角的联系愈发紧密。同时,东至又因与江西省接壤的特殊区位,是长三角承东接西最具有样本意义的边际县。
二是资源优势。生态是最有特色的优势,东至是国家生态县,正在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境内有被誉为“中国鹤湖”的国际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升金湖。旅游是最有吸引力的优势,地处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核心区域,有“皖南最大瀑布群”九天仙寓、“大山深处最后一个匈奴部落”南溪古寨、东流陶渊明田园文化、直立人头骨化石“东至人”华龙洞遗址等。岸线是最稀缺的资源,长江黄金水道85公里,占皖江的1/5;港口岸线长度35公里、深水岸线28公里,已建设香口、东流、大渡口3个港区,最大靠泊能力达到1万吨级。矿产是最宝贵的资源,蕴含着丰富的石灰岩、白云岩等非金属矿产资源,为打造长三角非金属材料基地创造了条件。
三是业缘优势。上世纪60年代,上海知青响应国家号召,到东至开展“小三线”建设,为我县经济发展特别是东至经开区的诞生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40年来,东至工业快速发展得益于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得益于皖江城市带产业组团发展。境内拥有2家省级开发区和1家产业特色小镇,70%的民营企业来自长三角,初步形成了现代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健康医药、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和旅游、大健康等高成长性产业相互支撑的产业体系。特别是以健康医药为主的现代化工产业在长三角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已具备参与长三角产业分工的优势。部分有机农产品在长三角也有一定的份额,龙溪麻油占到上海市场30%的份额。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必将为东至新一轮发展带来更大的机遇。
《决策》:东至干起来,关键是要把这些优势转化成发展动力。具体来说,东至怎么干?
李明月:东至发展基础良好、优势明显。在新一轮发展中,我们完全可以把优势发挥好,形成发展优势、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
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错位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高水准地承接苏浙沪产业转移,争取在國家战略实施中有“一席之地”,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加快建成化工新材料与医药产业基地、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皖南文化旅游基地、绿色新能源基地、智能运输装备制造基地,充分激活长三角一体化的“末梢”神经,等高对接、同频共振。
一是当好承接转移的“首选地”。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在产业方面的转移承接,主动对接大院大所,招引总部经济,全面提升产业分工协作含金量和附加值。
二是当好宜居宜游的“后花园”。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构建长三角地区生态安全屏障,突出富氧特色,打造长三角市民休闲度假的重要目的地。
三是当好有机绿色的“菜篮子”。发挥国家农产品主产区作用,突出富硒特色,为长三角地区提供更多优质绿色无公害农产品。
四是当好能源供给的“加油站”。加快推进东至风电项目建设,将东至打造成全省绿色能源基地,为长三角地区提供更多清洁能源。
五是当好内陆开放的“新高地”。发挥皖西南门户作用,争取长三角更大的资金、项目等要素支持,打造省域边际县的高质量发展样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