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夏自钊 彭丽珺
从29岁总经理到智能家居航母掌舵人,从一位创业者到“培养企业家的企业家”,潘保春一路走来,奋斗不止。
每个到过荣事达智能家居全价值链双创中心参观的人,都会有一种“颠覆感”:老品牌荣事达早已不是一家传统的家电企业,而是一家现代化的物联网企业。带领荣事达实现华丽转身的,正是潘保春。
从29岁总经理到智能家居航母掌舵人,从一位创业者到“培养企业家的企业家”,潘保春一路走来,奋斗不止。
潘保春,这位70后创业者,正带领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瞄准“中国智能家居第一品牌”,让民族老品牌荣事达不断创造新价值。潘保春自己也实现了从创业实践者到创新领军者的华丽转身,成为推动中国智能家居产业大发展的领军人。
潘保春的商海传奇,我们从1997年他放弃“铁饭碗”说起。
从“太阳能少帅”到
荣事达集团“掌舵人”
1997年,年仅24岁的潘保春放弃了“铁饭碗”,毅然投身商海,成立了自己的厨具代理公司,此后10年,潘保春一直与传统家电产品的生产销售打交道。
这期间,他经历了创业中最为关键的阶段。2003年,年仅29岁的他被新能源行业所吸引而加入荣事达,出任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短短3年,他从零起步,带领公司跻身全国太阳能行业第一集团军。随后一路高歌,很快在家电、新型能源、新型建材等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为振兴荣事达这个有着60多年历史的老品牌做出突出贡献。
初涉商海的潘保春之所以能“一鸣惊人”,源于他极其敏锐的商业嗅觉和对行业趋势的精准把握。
早年的潘保春以“太阳能少帅”闻名于世。其实,2000年前后,太阳能热水器市场并未普及,但通过自己的使用,他认为这个产品一定会占领市场,因为它节能安全。他尤其看好太阳能在农村市场的前景,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潘保春坚信太阳能热水器在农村市场将大有可为。
瞄准太阳能热水器,要么自己生产制造,要么继续做商贸代理,潘保春选择前者。当时他感觉到,该产品处于“原始”状态,技术含量不是很高,而一个行业在发展初期,技术提升空间往往很大,这是必然趋势。于是,他找到荣事达,把自己的想法和主张告诉他们。经过一年多的谈判和交流,最终与荣事达成立合资公司,生产制作太阳能热水器。
为了避免资源浪费,潘保春巧妙整合了经销商和生产制造商的资源,重塑产业价值链条,形成了生产制造、销售研发一体的现代化的科工贸公司,这在当时是一个创举。
随着体制机制的改变,员工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筹建完新公司后,潘保春迅速建立起一级代理商600多家,专卖店、加盟店2000多家,销售网络遍及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
在潘保春的带领下,荣事达太阳能销售额实现了超越同行速度三倍的“光速式”增长,被誉为太阳能行业的一匹黑马。这期间,潘保春不顾反对,兵出奇招,大胆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荣事达太阳能决定性的占据了广袤的农村市场。
多年后,有媒体这样评价他,“作为家电行业的青年领导者,他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的创新营销战略,在短短几年时间取得显著成效,荣事达太阳能成为行业后起之秀,潘保春本人也被誉为太阳能界‘少帅。”
2012年,是潘保春第二次创业的元年。作为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新任掌舵人,潘保春肩负着带领企业由传统家电生产制造向智能家居研发生产转型的重任。
面对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蓬勃兴起,全球企业重新归于同一起跑线,潘保春看到了中国制造实现全球领先的战略机遇。
在思考转型时,潘保春发现,社会上有很多创意、创新灵感和创业团队在寻求孵化,而大企业也有很多新技术需求,求贤若渴。而此时,恰逢国家大力倡导“双创”。如何把这两者“适配”在一起,解决“创业成功率低、企业成活率低、创新型企业占比低”的“三低”现象,同时为大企业注入新活力,正是荣事达做双创的焦点和智慧所在。
总理批示的荣事达“双创”
模式“牛”在哪里
2016年是荣事达集团,也是潘保春个人的“高光时刻”。这一年,国家行政学院、工信部及省市政府部门相继到企业调研“双创”工作。2016年5月,一次来自中央的第三方评估,更是让荣事达双创的做法走进了中南海,得到总理的重要批示。
荣事达“双创”之所以成为全国样本,源于潘保春成立“智能家居全价值链双创中心”的设想。这一独具特色的“双创”中心,致力于开放资源和机制体制创新,让荣事达变成了一家“创造公司的公司”。正如“一个鸡蛋从外面打破,只会成为餐桌上的食物;但从里面打破,则是新生命的诞生”,大企业的双创生态圈是让每个创意都能够“孵化出来”,破壳而出。
在创客创业过程中,人们往往用“九死一生”甚至“百死一生”形容创业的低成功率。但是在荣事达集团,通过机制创新,对创客全过程分阶段精准扶持,补足初创团队的创业短板,优化各种要素配置,实现了创业项目“零死亡率”的奇迹。
对此,荣事达智控系统事业部负责人杨其武深有感触。2013年底,他率领9个人的创客团队,开始负责荣事达智能家居的研发。杨其武介绍,由于创业初期研发能力薄弱,80%的软件和硬件都是依靠别人,2015年3月份首批智能家居才正式投入市场。
功能广泛、方便快捷的智能家居,进入市场后受到追捧,一个月时间里回款1000多万元。但正当杨其武充满信心时,大量的产品质量问题陆陆续续反馈过来,让他颇感震惊。
“后来发现,由于技术主要依靠别人,因此出现质量问题。为了保障消费者利益,决定原价召回全部商品,公司一下子損失数千万。”40岁出头的杨其武摸着自己的白发说道,那段时间,负债千万的他感到十分崩溃,头发白了一大半。“正常早上8点多上班,但是晚上睡不着,早上6点多我就到单位来上班。”
一般的创业团队,遇到这种情况,可谓山穷水尽。但是得益于荣事达“三位一体”的创新机制,潘保春给予杨其武团队最大的支持,帮其渡过难关。杨其武也重新振作,大力发展研发队伍,打造出数百种智能家居设备,成为目前荣事达最核心的部门之一。
另一个被经常提及的案例是张会军的故事。张会军是一位在新能源行业实战多年的经理人,非常渴望拥有自己的一份事业,却苦于资金、品牌、管理等方面的缺陷,一直无法实现梦想。2013年,他加入荣事达双创中心,成立空气能项目部。2014年运营,当年就有3500万元销售额,2015年增至5300万元,2016年增至1亿元。张会军说:“假如自己做,一年做到300万元的销售额几乎是不可能的,由于没有品牌支持,能否得到商场认可都不一定。”
这成为荣事达双创中心“共创、共赢、共享”的生动写照。“从一开始,荣事达就視创客为利益共同体,分段投入,全程合作,共同成长。”
潘保春表示,在荣事达,创客拥有的资源量化为股份,创客变股东,进一步就是项目变公司,实现创业蝶变;同时,荣事达双创中心则由创业平台变成一个创业生态圈,成为“创造公司的公司”,“现在我们有一个新的梦想,就是培养大批受社会尊重的企业和企业家。”
创客变股东、项目变公司、平台变生态,荣事达双创中心的“三变”,成为大企业做好双创的经典样本。
如果说单纯的技术创新是“从0到1”的话,那么荣事达“全价值链双创中心”做的是“在1后面加0”,实现的是“从1到10,到100,乃至更多”。这是荣事达做双创实现的倍增效应。
今天,荣事达“双创”模式已经进入5.1版本。
“所谓5.1,就是我们确定了以数据为驱动的产业体系、以机制创新为驱动的创新体系、以党建为驱动的文化体系,通过这三个体系的构建和三位一体,从点到面,从面到体,我们的‘双创模式增添了新内涵。”潘保春分析道。
潘保春始终认为,荣事达“双创”表面看是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其实根源是机制创新。“5.1就是机制创新,没有机制创新,其他创新都实现不了,或者实现的效率和质量都要打折扣,因为人的动能没有被激发,人的动能一定是靠制度创新激发出来的。”
思想型企业家的魅力
一个企业要基业长青,始终保持一路向前的动力,创新驱动一定是其不二选择。从一个普通创业者到一个几十亿资产大企业的掌舵人,潘保春每天都在思考着创新这篇大文章。
“荣事达从小五金合作社到今天,之所以能不断做大,归根结底是因为创新基因一直在发挥作用。65年发展历程,每个阶段的所谓传统产品,其实在当时都是创新。之所以能在一片红海中立于不败之地,归功于创新带来的积累和红利。”潘保春如是说道。
当前,创新是个谁都会用的词,但是说易做难。很多企业家要么不会创新,要么不敢创新,“不创新等死、创新找死”,那么,潘保春的创新之道是什么呢?
潘保春喜欢说“趋势”两个字。在他看来,精准把握趋势是创新的前提。“趋势一定是不可逆的,一定是建立在社会价值的基础上。同样,也只有具备社会价值,才具备不可逆转性。”潘保春辨证的解释道。
近年来,荣事达“双创”模式之所以成为全国样本、荣事达在智能家居领域一路凯歌,潘保春认为是源于集团对“价值”的深刻理解。
在推进“双创”的过程中,潘保春始终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把价值链条上所有成员的“价值分配”都考虑到,“这些成员,包括国家、社会、经销商、消费者以及创业团队等等。换个角度也可以说,我们真正的优势是对价值的理解。”潘保春在采访中,一直在强调“价值”二字。
在他看来,今天的荣事达正在进行“三位一体”的转型,其一是产业转型,即从传统的家电企业转为智能家居物联网企业;其二是机制转型,即从雇佣制关系变为合伙人关系;其三最重要,即价值观的转型,从过去传统的“利己”思维,转为“利他”思维。
“价值观的转型,是真正的质变。如果没有价值观的转型,一定不会产生合伙人,因为合伙人机制是把资源拿出去跟别人共享。同样,如果没有合伙人机制,荣事达的智能家居全屋系统也一定做不成。”潘保春认为,三位一体的转型,让荣事达真正走向健康发展、走向生态型发展道路。
在商海搏击多年,潘保春一直信奉“以终为始”。“以终为始,既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论,也是一种企业经营哲学。荣事达之所以大力推行‘双创和做智能家居全屋系统,也是在遵循这四个字。”
在潘保春看来,企业家是国家和社会最稀缺最宝贵的资源,荣事达做“双创”,就是要把荣事达集团转型成培养企业家的大平台,这个过程中,荣事达遵循的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企业家”这个“终”;与此同时,荣事达领行业之先,致力做成智能家居全屋系统,遵循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个“终”。
“以上两点,就是我们最大的‘终,都是在创造价值,有了这个‘终,我们就会知道为什么出发,面对焦虑和困境时,才会乐观坚定,把这些当成旅途中的风景。”潘保春坚定地说道。
尽管打造智能家居全屋系统是一件需要整合各方面资源的难事,但正是秉持这些商道和经营哲学,潘保春显得非常从容淡定。“智能家居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行业,而且随着5G时代的到来,已经进入风口期。过去几年的布局,让荣事达站在了行业的前沿。”
数据显示,到2020年,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将超两万亿元,中国又将是智能家居最大的市场。面对智能家居的美好前景,背靠“双创”平台,潘保春正带领荣事达朝着智能家居航母的方向一路砥砺前行。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