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一带一路”走进中小学创新课堂

时间:2024-05-10

朱筱丽

日前,江宁学校邀请了一群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走进校园,为七年级学生带来了一堂生动的“‘一带一路’与我们”主题活动课。这堂特殊的主题活动课,缘起于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和江宁学校“小手牵大手 沿着公交24路看上海”寻访活动。

“小老师”带留学生寻访上海足迹

沿着公交24路看上海,“小老师”带留学生寻访上海足迹。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的留学生白龙第一次乘坐公交24路,探寻上海城市文化,而全程的小导游是来自江宁学校的两名学生。

90后留学生白龙来自吉尔吉斯斯坦。小时候,他看到家里电视屏幕下方的“上海”品牌二字,令他很好奇:上海是个怎样的城市?上大学后,他终于有机会来上海了。包括白龙在内的国际汉语文化学院的留学生分为7组,分别与江宁学生结对。沿着14名学生设计的路线,一起从24路公交车起点站出发开展寻访与考察。从苏州河到黄浦江,从张爱玲故居到思南公馆,沿线不仅有周公馆、孙中山故居等名人故居,还有市井百姓生活缩影……乘坐24路,开启的是一条上海人的寻根之旅。

“沿着24路看上海”,是江宁学校一项“城市·成长”系列社会实践课程。作为组织者——华东师大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华霄颖副教授和江宁学校校长吴庆琳发现,双方学生在活动结束时,交流的话题悄悄地发生了改变:上海学生对留学生哥哥姐姐的家乡产生了好奇,于是,双方再次搭建平台,让“留学生老师”带领孩子看世界。

留学生老师分享“‘一带一路’与我们”

在主题活动课上,“你知道‘一带一路’吗?‘一带一路’和你学习汉语有关系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怎样的?‘一带一路’给你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课前的书信交流中,同学们提出了各种问题。

带着这些问题,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王珍珠、白龙等“留学生老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美丽的家乡,以亲身经历讲述了“一带一路”如何影响自己的人生选择。

从询问当地风土人情到文化艺术,从好奇个人选择到为何来中国学汉语……“留学生老师”的故事吸引了孩子们目不转睛地认真听讲。一堂課40分钟太短,“留学生老师”和同学们都意犹未尽。

王珍珠说:“这次活动中,我不仅增加了知识,还结识了许多新伙伴。能站在学生面前,介绍自己的国家和故事,感到非常自豪。”七年级学生胡悦辰感到,在“留学生老师”眼中,上海非常现代化。每位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留学生老师”,也可以有多种职业选择和发展,但选择了来中国学汉语,这也让作为中国学生的自己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

“古代丝绸之路在东西方之间架起了一座合作的桥梁。这堂主题活动课向同学们诠释了一个时代的进步,不仅需要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更需要开放和包容,把国家情怀种在心间,让世界青年读懂中国。”吴庆琳说。今后,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将与中小学生共同探寻“爱上海”的城市文化。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