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历史思维的历史课堂教学

时间:2024-05-10

李光明 熊国荣

[关键词]历史思维,教学设计,一国两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4)13-0037-05

一、设计思路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人教版必修一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一课的学习要求是: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依据学情及本课内容特点进行分析,学生对“一国两制”,台湾问题,香港、澳门回归等基础知识掌握和理解比较容易。本课的重难点应该是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祖国统一大业这一主线进行。在实施这一教学意图中,从历史学科思维角度来组织教学。

首先,依据历史发展的时序性脉络,引导学生归纳祖国统一大业问题的发展过程。课堂教学中,先后从祖国统一大业问题的由来;新中国成立后,祖国统一大业问题解决的方式演变及选择;祖国统一大业问题的解决状况及影响等来进行本课内容的学习。这既符合历史发展的脉络,更有利于学生从历史学科思维角度全面理解祖国统一大业问题的由来、解决方式及结果。

其次,依据历史学科的思维特点,引导学生从大量的新材料与新情境中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分析,让学生在探究思考与历史体验中,感悟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提供历史与现实热点材料,祖国大陆与台湾、香港、澳门的相关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历史思维活动,使学生认识“一国两制”对于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意义;理解祖国统一大业的完全实现对于中华民族复兴意义深远。

二、教学过程

导入材料:2013年5月9日上午10时,菲律宾海岸警卫队无端用机枪扫射台湾渔船,枪杀台湾同胞图片。在祖国大陆及台湾当局对此事提出严重抗议后,菲律宾政府仍拒绝就此事公开道歉。

师:同学们对此有何感想?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新闻时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民族情感,引导学生认识两岸同是炎黄子孙,理应守望相助。同时,引导学生分析海峡两岸关系现状对于中华民族的危害,两岸尚未统一是造成菲律宾政府利用两岸关系现状,危害中华民族利益情况出现的关键,初步认识祖国统一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意义。

(一)问题的由来

幻灯片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引导学生理解祖国统一大业的特定含义,即要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统一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地图展示,有利于学生直观认识概念内涵。

学生观看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台湾问题由来的视频短片。

师:请依据视频归纳祖国统一大业问题的由来,并思考香港问题、澳门问题与台湾问题有何不同?

设计意图:学生在前面已学习过相关知识,教师通过提供视频新情境,引导学生回忆旧知,在解决教师所提出的新问题。同时,利用视频短片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理解港、澳问题和台湾问题形成的不同原因,为学生理解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解决的具体方式奠定基础。

在学生讨论思考回答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难点问题进行总结。

师: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是由于英国与葡萄牙对中国的侵略所形成,涉及的是主权问题;而台湾问题是因国共两党内战而形成,属于内政问题。

教师提出新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师:请思考我们应该如何解决祖国统一大业问题?

(二)历史的选择

1.解决途径:由武力到和平

展示“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图片和炮击金门图片。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得出新中国成立初期采取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结论。

接着让学生从材料中分析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带来的后果,进而引导学生认识由武力解决到和平解决的必然转变。

材料一:1958年8月23日拂晓,福建前沿阵地,伴随着指挥员的一声“开始炮击”命令,金门岛上烟雾迷漫,弹片横飞,官兵伤亡惨重,驻防金门的三个副司令赵家骧、吉星文、章杰当即毙命。

材料二:从上世纪的1954年至1979年,厦门“英雄三岛”历经了整整25个春秋的漫长炮战。不足15平方公里的土地,总计落下了20余万发炮弹。由于25年的前沿生涯,战备要求,无法进行相应的经济建设,“人均年收入不足100元”。

材料三:1959年1月1日,金门的炮弹击中我一个地下防炮洞,31位村民当场死亡,其中1至6岁的儿童15人,10至14岁的3人,50至70岁的老人3人,青壮年10人。许丽柑眼圈发红,对我说:“我们一定要报仇。”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引导。

师:数十年武力对峙,未能解决统一问题。而是导致双方人员伤亡、民族情感受伤;经济发展受影响,不利于双方进行经济建设、民生改善;不利于统一大业完成;不利于中华民族复兴。面对这样的情况,怎么办?是坚持武力解决还是寻求新的解决方式?

生:由武力转变为和平方式。

师:为什么要实现这样的转变?

引导学生探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

师:到70年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内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武力对抗给双方带来巨大的伤害;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国外交环境得到改善等,在此基础上,党和政府与时俱进,对台政策做出历史性调整,选择和平方式实现统一。

设计意图:教师组织学生就实现祖国统一的途径进行讨论探究,充分考虑学生认知特点,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思维定势的传统,层层深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和全面思维能力。全面选择相关材料,从大陆和台湾两方面考虑武力方式带来的危害,让学生认识到由武力统一到和平统一是历史的选择。

2.统一之策:“一国两制”

师:从社会制度来看,祖国大陆是社会主义制度,而港澳台是资本主义制度。那么,我们又应该怎样选择?

由此过渡到“一国两制”提出的现实性和合理性。

(1)“一国两制”的提出过程

学生看书,归纳“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过程。

(2)“一国两制”的内涵

教师出示材料,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材料,理解“一国两制”的内涵。

材料四:“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国家的领土和主权不能分割。“一国两制”的核心问题是祖国统一。我们为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充分考虑台湾能接受的条件,不充分为对方着想,不考虑对方是不可能的。

学生通过阅读材料,结合教材知识回答“一国两制”的内涵。

师:统一前提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下,社会主义制度是主体。结合教材“历史纵横”叶剑英委员长《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进一步引导学生具体分析“一国两制”的内涵,并引导学生认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而提出的。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历史材料,充分利用教材已有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让学生理解“一国两制”方式是在总结历史经验,考虑两岸人民利益的情况下,结合国情,实事求是的选择,是统一祖国的最好方式,并且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它的提出,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大大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

(3)“一国两制”的实践

“一国两制”的提出首先为解决香港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师生共同学习香港回归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对回归原因进行分析。

教师播放中英关于香港谈判和香港回归祖国的视频,让学生感悟“一国两制”的正确性以及香港回归的民族自豪感。

同样,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指导下,澳门也顺利回到祖国怀抱,由此,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

设计意图: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史实学生非常清晰,因此,教学中,不需要详细讲述其过程,主要通过视频唤醒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感受“一国两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让学生在历史的体验中,思考如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教师提供表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在“一国两制”的推动下,海峡两岸关系取得的重要进展。

在学生完成表格填写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重难点点拨,强调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几个突破点。

(三)民族的梦想

本环节通过知识小结,使学生形成本课教材的完整知识体系。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我们从武力到和平,再到选择“一国两制”的和平统一方针,在“一国两制”理论指导下,香港、澳门成功回归,海峡两岸关系取得重大突破,祖国统一取得了重大进展。同时,通过提供新材料,引出新问题,使学生形成新的历史升华。

教师通过展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进展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

材料五:回归15年来,香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1997年的2.7万美元,提升到2011年的3.4万美元;2004年到2011年的8年间,香港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达5%,是同期其他发达经济体平均值的近2倍;香港失业率2011年降至3.4%的历史低位,几乎实现全民就业。

材料六:据香港《文汇报》引述香港特区政府的统计数字显示,仅在1992年至1997年间,就有30万港人移民加拿大、美国、英国、澳洲、新西兰……特区政府统计处1999年进行的一项调查,当时香港就有约11万回流人士,之后亦有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的调查估计,香港目前约有30多万回流人士。

材料七:香港、澳门回归之后,已成为中国内地电信行业走向国际的桥头堡。港澳对于祖国内地需要的数据移动基础设施、宽带和高速光纤传输等领域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技术支撑……使之更适应国际需要。

师:请同学们依据上述材料思考香港、澳门的回归的意义?

生:香港、澳门的回归不仅推动了香港和澳门的稳定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祖国大陆的发展,而且增强了香港和澳门人民的国家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祖国统一对整个中华民族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设计意图:从完成统一的香港、澳门角度引导学生认识香港、澳门回归对于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于完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愿望。

师:由此,我们更期望什么呢?

播放辽宁号航母编队通过台湾海峡,受到各方监视的新闻视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理解祖国统一大业完全实现的重要意义。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之后,教师从军事、经济、战略和国际关系等方面进行总结。

师:面对这激动人心的消息,喜忧参半,“喜”是因为我国海军实力上了一个新台阶,向海洋强国又迈进了一步,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行。“忧”是海峡两岸的分离现状,不利于两岸交流进一步发展,分离局面影响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这对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利。

在师生探究交流基础上,学生回答“我们更期望什么?”

生: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完全实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设计意图:利用同学们关注的新闻时事,从还未完成的统一梦想角度,引导学生分析台湾问题的解决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符合民族复兴的历史大势,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梦想。本部分内容提供给学生充足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能力,结合课标,层层推进,体现历史学科育人特色,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

师:统一梦、复兴梦、中国梦,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对于民族复兴意义重大,民族复兴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梦想。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同学们认为自己身上应该肩负着什么样的梦想和责任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