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7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夏商周时期最突出的科学成就出现在下列哪一知识领域?
A.天文历法B.医药学
C.生物学 D.地理学
3.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
①崇法反儒 ②防止旧势力复辟
③毁灭文化 ④加强思想控制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5.下列各项符合右图所示南北对峙局面的是
A.十六国与东晋
B.北魏与宋
C.北周与陈
D.金与南宋
6.府兵制创立于
A.西魏
B.北周
C.隋朝
D.唐朝
7.下列政权灭亡的先后顺序是
A.辽、南宋、金
B.西夏、辽、金
C.西夏、金、南宋
D.金、西夏、南宋
14.中国近代教育变革的一个特点是
A.先废除科举制度再建立新学制
B.新学堂首先创办于东南沿海地区
C.先创办新学堂后颁行新学制
D.先开办军事学堂再开办其它学堂
15.1920年直皖战争结束后,掌握中央政权的军阀派系是
A.直系和奉系
B.皖系和奉系
C.直系
D.皖系
17.中国共产党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号召是在
A.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第四次"围剿"时
B."何梅协定"签订后
C.瓦窑堡会议期间
D.西安事变发生后
25.人类曾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后世界逐步连成一体,在此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交通事业的发展
B.地理知识的积累
C.资本主义制度的出现
D.航海探险家的贡献
37.下列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促使许多国家优先发展教育
B.西方国家普遍加强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缩小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
D.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二、材料解析题:(同全国卷。略)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41题15分,第42题15分,第43题13分,共43分。
41.简述唐初至清前期赋役制度的演变,分析这种演变的主要趋势及其原因。(15分)
42.试从福建事变和西安事变发生的时代背景,(3分)领导者身份、主张及策略,(8分)结果和影响(4分)等方面分析两者的异同。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答案:(共74分)
2.A 3.B 5.B 6.A 7.C 14.C 15.A 17.B 25.C 37.C
二、材料解析题:(共33分)
(答案同全国卷)
三、问答题:(共43分)
41.答案要点:(15分)
①演变:唐初实行租庸调制,纳绢或布代役;(1分)唐中期两税法改变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主要按土地和财产多少征税;(2分)明中期推行"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杂税合并,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多少征银;(2分)清前期实行"摊丁入亩",将丁税平均摊入田赋,统一征收"地丁银",废除人头税。(2分)
②趋势:以银两代实物,赋税中货币比重加大;(1分)征税从以人丁为主要标准变为以地产为标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趋于松弛。(2分)
③原因: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2分)农民的反抗斗争;(2分)统治者顺应形势,调整政策。(1分)42.答案要点(15分)
(1)都是在日本加紧侵华,抗日救亡运动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发生的。(3分)
(2)领导者都是国民党内的爱国将领。(2分)(注:只答人名未答身份者不给分)
(3)两者均采取了与共产党合作的策略。(2分)
(4)福建事变主张"反蒋抗日",建立了反蒋政权;西安事变主张"逼蒋抗日",实行"兵谏"。(4分)
(5)福建事变被蒋介石勾结日军镇压,十九路军瓦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4分)
(编者注:天津卷中与全国卷相同的试题略去。题号同原卷。全国卷见本刊2000年第8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