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唐初南衙、北门关系考辨

时间:2024-05-10

巴新生

新、旧唐书《尉迟敬德列传》关于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的一段记载中,分别讲到:"南衙、北门兵"与"南衙、北门兵马"。此处之"南衙"为"番上宿卫"的府兵,即南衙禁军,"北门"乃指北门屯营之兵,亦即戍守玄武门的左右屯营之兵。值得注意的是:此处,中华书局本新、旧唐书标点者均在"南衙"与"北门"之间加了一个顿号,则显谬。

要澄清其错误之所在,搞清唐初"南衙"与"北门"的关系是问题的关键。《新唐书·兵志》云:"夫所谓天子禁军者,南、北衙兵也。南衙,诸卫兵是也;北衙者,禁军也。"由此可知:唐代的禁军由两个部分组成,即:南衙十六卫"番上宿卫"的府兵和北衙禁军。而北衙羽林军正是由戍守玄武门的左右屯营(北门屯营)演化而来的。据此标点本将"南衙"与"北门"之间加了一个顿号,似乎是有道理的,其实不然。

陈寅恪先生曾指出:"唐代之北军即卫宫之军,权力远在南军即卫城之军之上"(《唐代政治史述论稿》第52页),这作为对唐代南北衙禁军作用之总体概括,自然不无道理。但在唐初则不然。

唐初踵隋制,设十六卫,十六卫分工详密、执掌清晰:左右卫"掌宫禁宿卫";左右骁卫"掌同左右卫……在皇城四面,宫城内外,则与左右卫分知助铺";左右武卫"掌同左右卫";左右威卫"掌同左右卫……凡分兵主守,则知皇城东面助铺";左右领军卫"掌同左右卫……凡分兵主守,则知皇城西面助铺;左右金吾卫"掌宫中、京城巡警";左右监门卫"掌诸门禁卫及门籍";左右千牛卫"掌侍卫及供御兵仗"(《新唐┦椤お百官志》)。由上可知,十六卫除有卫城的任务外,也有"宫城"、"宫禁"的宿卫任务,即卫宫的任务。

不仅如此,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唐初从"元从禁军"发展而来的北军虽已出现,但直到高宗龙朔二年(662年)以前,北军还没有自己独立的机构与官属,其时,北衙还不存在。即使在"玄武门之变"中起了重要作用的,戍守玄武门的北军--左右屯营,也只是南衙的一个下属单位。

北门屯营设置的时间,史载不一。《新唐书·兵志》载:"(贞观)十二年(638年),始置左右屯营于玄武门。"《唐会要·京城诸军》条同。细考之,则不然。《旧唐书·忠义敬君弘列传》云:"武德中为骠骑将军,掌屯营兵于玄武门。"同书《冯立列传》、《尉迟敬德列传》皆直称敬君弘为屯营将军。此外,新、旧唐书《尉迟敬德列传》中,关于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的一段记载中,分别讲到"南衙北门兵"与"南衙北门兵马"。其"北门兵"与"北门兵马"即指北门屯营之兵马。上述史料均说明,左右屯营的设置当不始于贞观,武德年间实已存在。

北门屯营初置,本是南衙的一个下属机构。《新唐书·兵志》云:"(贞观)十二年,始置左右屯营于玄武门,领以诸卫将军。"《唐会要》、《通鉴》、《通典》并同。左右屯营究竟隶属于南衙十六卫中的哪一卫呢?《文馆词林》左屯卫大将军周孝范碑铭中载,"贞观元年(627年)授左屯卫将军,于玄武门领兵宿卫";同样,贞观中程知节以左屯卫大将军检校北门兵(《旧唐书·程知节列传》);姜行本以左屯卫将军典屯营兵(《旧唐书·姜行本列传》)。由此看来,屯营当为屯卫的下属机构。

左右屯营向左右羽林的转化是一个质变过程。关于这一过程,史料记载失之过简。《通典》卷二十八威卫条载:"龙朔二年改左右屯卫为左右威卫,而别置左右屯营,亦有大将军等官。寻改左右营为羽林。"从中仍可看出其演变的大体脉络:高宗龙朔二年,改左右屯卫为左右威卫,与此同时"别置"左右屯营。别置的左右屯营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开始有了自己机构的长官"大将军等",有长官亦有掾属。至此,左右屯营已从"领以诸卫将军"的南衙从属地位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机构。在独立的左右屯营基础上,不久演变为左右羽林军了。而羽林军的出现才标志着北衙的出现。

至此,我们已经清楚:玄武门之变时,南衙"番上宿卫"的府兵既有卫城亦有卫宫的职能。而北门屯营,其时尚为南衙屯卫的下属机构。因此,中华书局标点本新、旧唐书《尉迟敬德列传》在"南衙北门兵"与"南衙北门兵马"之"南衙"与"北门"之间妄加一顿号,使二者成为并列关系,其错误是不言而喻的。

(作者系天津师大历史系教授)责任编辑:倪金荣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