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历史教学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4-05-10

○王芳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因此,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善于创造的现代素质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如何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认为应该从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精神三个方面做起。

1.鼓励发现问题,强化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学生根据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于现状、执意于创造要求的内在驱动力。它包括创造的意图、创造的动机、创造的欲望。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强有力的推动力,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前提。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因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渴望解决问题,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我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设疑导学法,从教材中发掘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将其转化为问题情景,一方面引发学生探求的欲望和动机,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勤思、善问的学习习惯,学会提出问题。鼓励发现问题,强化创新意识,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首要环节。

2.突破求同定势,开拓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指在客观需要的推动下以所获得的信息和已贮存的知识为基础,综合动用各种思维方式,克服思维定势,创造出新办法、新概念、新形象、新观点,从而使认识或实践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思维活动。创新思维的本质特征是突破,即突破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的限制,突破求同思维定势,不因袭旧物,不蹈常习故。

(1)注重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实质上是一种创新思维,是从各个层面寻求答案的思维过程。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重在发展求异思维。

在历史教学中,我经常激励学生标新立异,进行求异思维,使学生不惟书、不惟师,不依常规,大胆打破传统思维定势,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比如对“三顾茅庐”这一历史事件,大部分同学都是从刘备求贤、爱才这个角度去认识的,这属于一般的常规思维。但也有个别同学提出了疑问:诸葛亮是不是太清高了?我及时鼓励这种大胆、独特的想法:“这种看法也不无道理。假如没有‘徐庶回马荐诸葛,没有刘备‘三顾茅庐,诸葛孔明岂不要高卧隆中一辈子吗?同学们切莫一味效法古人,因为时代不同了,当今社会为我们提供了许许多多成才、发展的机会,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施展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千万不能因等待而坐失良机,误了前程!”

教师在教学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求异思维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在“发散——聚合”多次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过程中,产生不拘一格的独创性。因此,发展求异思维、多方开阔学生思路、拓宽思维领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

(2)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知识获得的过程比获得知识结论更重要,强调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式教学。过程式教学重视知识的来龙去脉,是一种开放的、以思维训练为主的教学,注重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和规律,即重视思维过程。一方面教师正面介绍思考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让学生阐明思维过程。在提问时,学生不仅要说出答案,还要讲出思路,以便教师针对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问题,给予指导。

在历史教学中,讲授基本的历史知识并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训练思维、传授方法、培养创新能力的手段。比如讲授“美国内战”,分析内战爆发的原因,涉及到“关税问题”,我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北方主张保护关税,南方反对保护关税”这一知识点,而是从教材中挖掘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在关税问题上,南北双方存在什么矛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哪一方的观点正确?”“为什么?”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有的同学从打破关税壁垒,实行自由贸易,刺激经济发展这个角度出发,认为南方观点正确。另一部分同学从保护民族工业角度出发,认为北方观点正确。我对于这两种观点不急于肯定或否定,而是进一步点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哪一方的观点更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呢?”同学们继续讨论,最后达成共识:分析问题时不能忽略当时所处的历史条件。当时美国资本主义工业已经发展,但是毕竟是一个年轻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赶不上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到内战前,美国的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四位,而英国居第一位。如果不实行关税保护,任大量廉价的英国商品涌入美国市场,必将挤垮美国的民族工业,扼杀美国年轻的资本主义工业。所以,北方主张保护关税,更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北方的观点正确。通过对“关税问题”的讨论,指导学生学会“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历史教学中,重视思维过程,加强思维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分析历史现象要比单纯地传授基本历史知识更重要,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要率先垂范。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当率先垂范,以创新的精神投入教学工作之中,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运用新的教学手段,敢于突破教材的束缚,善于对教材的有关内容进行改革。做为历史教师,尤为重要的是要善于吸取史学研究的新成果。这是创新教育对历史教师提出的高要求。

2.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实施创新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营造生动活泼、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和自由探索、积极进取、大胆创新的心理氛围,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其创新思维流畅,创造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打破学生心智枷锁的金钥匙,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就不会有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要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变成一句空话。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注意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例如,结合教学有计划安排学生参观博物馆、图片展、历史遗址;组织学生到学校和地方图书馆借阅有关历史资料;组织学生参加纪念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报告会等等。课内是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主阵地,课外活动则是课内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4.合理导向创造性思维测试。

现行考试命题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深入研究考试命题的改革(尤其是初中阶段)。某些地、市历史中考已经实行开卷考试的形式,考试命题中增加了部分开放性试题,即命题人员不做惟一性标准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有据、论之有理即可得分。改革考试命题工作,由注重对知识的掌握,转变为结合知识考能力,并且适当增加开放性题目,让学生打开智慧的闸门,不拘一格地思考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会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作者单位:安徽淮南市田家庵区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林屹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