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探究德育方法,让德育之花盛开

时间:2024-05-10

张晶芮 邢卫梅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与发展,提高了学生德育方面的重视程度,尤其是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德育的最佳时期,国家教育部门对于学校德育工作越来越重视,对教师德育工作的关注度也逐步增加,为了提高学生优秀的品德素质,加强学校德育的教育工作,需要不断地创新德育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如何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期望为德育教学工作提供一些有力保障。

【关键词】德育教学课程改革综合素质

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接受德育教育的主要是通过学校教学活动进行的,要想提高德育教学的高效性,首先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内在品格是德育工作的最终目的。以探索德育教育方法作为研究课题,结合当前初中德育教育的实际工作情况,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良好品德,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一、初中德育教育的意义

这里说的德育教育主要是针对思想、政治、品德这三个方面进行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首先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促进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其次政治方面,培养学生具有爱国精神,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改革创新的时代理念;再次,站在品德的角度来说,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的思想品格。学校德育教学工作是整个教育体系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初中德育教学,在整个教学工作中處于承上启下的阶段,只有充分发挥这一时期的德育教学工作,才能起到良好的衔接作用。初中阶段是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明确了德育教学的目标,相较于高中德育教学工作来说,更加柔和与适宜。由于当前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综合素质水平高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竞争与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品格与素质最为重要的方法,让学生从根本上去学习,培养自身的素质,通过不断地实践与努力,实现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

二、初中德育教育工作情况

虽然新课标改革已经全面地开展起来,但是当前人才的选择还是以分数为主,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整个教育环境还是侧重于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通过分数进行评价,而德育在整个考试体系中没有分数地位,进而导致德育课往往设置较少,或者出现被占用的现象,整个初中阶段出现重文化课,轻德育的现状。其次,当前德育教育的教学方法传统、陈旧,教师对德育的重视度不高,自身素质水平也有待提升,导致在大部分德育课仅仅是在课堂进行简单的说教,也没有结合当前的热点以及生活,整个德育教学较为枯燥、抽象,学生在课堂中经常出小差,教学效果差,没有起到德育教学的目的。同时,一部分教师认为教德育工作是教学工作的一部分,与知识教学之间并没有多大的联系,整个教学工作只是空谈、说教,教学缺少生动性,学生兴趣不高,感受不到德育的内涵,缺乏感染力。因此,初中德育教育工作受各种因素影响,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初中开展德育教育的方法

1.情感教育法

这里说的情感教育法指的是在进行德育教学时,首先要做的是培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缓解学生对教师的抵触心理,才能更好地实施德育教育工作,让学生乐于学习,愿意听讲,进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德育教学工作实践中,教师通常采用说教的方法进行德育知识的传播,认为只要经常进行教育,学生就能感知德育教学中所蕴含的道理,起到德育教育的目的。但是很多教师表示,由于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叛逆期,德育教育所起到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要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首先要做的就是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采用情感教育的方法,建立师生之间的感情,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进而为德育教学工作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当前很多初中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不高,在课堂中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犯困、乏力、走神、交头接耳的现象,还有很多孩子出现逃课的情况,对学习缺乏兴趣,这种状态不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学生大把的时间都浪费和耽误了,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教师的正确的引导,传播德育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但是当前教师的引导与说教所起的效果并不明显,这时就可以采用情感教育的方法,首先与学生构建良好的情感桥梁,除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重视德育工作的教学,在课下关心学生,经常与学生在一起交流与沟通,发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并且及时地给予帮助,同时充分地尊重学生,教师要将自己与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与学生以朋友的方式相处,学生会更加的尊重并且信任教师,这对德育工作的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助于德育教学工作的进行。通过与学生交流与沟通,寻找能够刺激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并且进行激励与引导,进而取得良好德育教学效果。

2.德育渗透法

当前,大部分教师认为教学工作,要各司其职,不同学科之间所承担的责任各不相同,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理所应当是思想品德教师应该负责的教学。初中的教学工作,通常是围绕自己所负责的学科展开的,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涉及德育教育工作,由此可见当前的教学观念,并不利于德育教育的开展。同时德育工作缺乏实际性,很少与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相结合,进而导致德育教育效果不良。在现实生活中,每个学科中或多或少地都会与德育有一定的关联,只靠思想品德教师进行德育教学工作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将德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更有利于德育的教育工作,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才能起到一定效果,进而实现德育教育的高效性。

例如:语文学科,为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平台,语文教师要意识到语文带来的德育教育机遇,结合语文素材中所传达的情感、精神以及思想认识等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启发,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不断的净化自己的观念,提高自己的思想认知,实现育人的德育教学目的,同时也更利于语文知识的学习,让德育在语文教学中将情感与道理进行结合,使德育工作能够有效地实施,塑造良好的思想品德。再如:数学学科,从本质上属于自然学科,数学是经过历史的长河,前人经过不懈的研究与探索,才将知识流传下来的,数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方面体现数学家的拼搏、探索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有利于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另一方面,从无数实践中总结出数学规律,再将其有效地运用到学社会生活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将德育与各个学科进行融合与渗透,不但有利于学生各学科的学习,同时德育教育也更加的全面有效,有利于学生自我反思与认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

3.网络引导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对我国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果人们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就很容易受到网络带来的消极影响,沉迷到网络中。尤其中小学生阶段,年龄较小,心理还不成熟,而網络已经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不可避免的接触环境,因此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是教师以及教育部门需要面临与解决的重要问题。一方面网络为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结合网络的开放性以及多元化,了解更多的社会热点与时事,丰富了德育教学内容,同时贴合现实,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另一方面,网络德育教育增加了教师教学的难度,网络游戏、社交软件等对学生带来了更多的信息,对学校的教育产生一定程度的弱化。同时由于初中生的心理还不成熟,容易受网络的吸引进而沉迷于网络中,因此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需要结合网络灵活地进行教育活动,发挥网络的积极引导作用,进而实现网络德育教学工作。

例如:充分利用网络渠道进行德育教育,学生对于网络的好奇心与兴趣,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信息技术课以及网络竞赛活动,来丰富上网学习活动,减少学生对网络的猎奇心,发挥网络的积极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正确认识了网络,有效地减少了网络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利用网络建立师生交流网站,通过Emile、微信等平台进行师生之间的交流,一方面缓解当面沟通的尴尬,有些问题通过网络更易表达与交流,尤其是一些心里话,还有这一阶段学生存在的敏感问题,就可以通过的网上与教师进行交流,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不但增加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同时起到德育教育的效果。

4.生活教育法

当前初中实施的德育教育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教育效果并不理想。教师的教学活动侧重于学科知识的学习,学生德育效果是远远不够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转变思想,重视生活教育的重要性,任何教学工作都离不开丰富多彩的生活,生活化德育教学法,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施起来更利于德育教育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以及内在素质的培养,为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例如:结合当前社会热点新闻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老人外出倒地后,人们是否应该扶”等这些极具争议的话题,进行激烈的讨论,也可以组织辩论会,进而探究出最为正确的方法。这些案例贴合人们的生活实际,与学生有着切实的关联,学生的积极性以及热情也更为高涨,有利于学生价值观的梳理以及养成,为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提供有力保障。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短视频,包括生活中遇见的一些德育小故事或者反面教材,引导学生养成乐于助人、爱国以及民族精神等良好的品质,形成正确的观念,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改革,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接触社会的渠道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因此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叛逆、消极等不良的品德问题,整个价值观念错误,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就需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初中生的学情以及个性,创新德育的教育方法,开展德育教学活动,最大程度地发挥和挖掘出德育作用,进而将初中生培养成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姚锦爱.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激励策略的实施[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5).

[2]刘永雄.“互联网+”时代下初中德育实践探讨[J].教育观察,2019,8(17).

(作者单位:1.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七中学;2.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三中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