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辨析

时间:2024-05-10

焦宗仁

【内容摘要】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也是祖国的栋梁。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品德与社会学科是重要的途径之一。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的有效措施,希望可以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参考意見。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课堂教学 生活化

在新课改下,小学教学必须要一直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教学内容不能脱离实际生活,必须要真正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最近几年,小学教育中也开始注重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但是该学科与社会存在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融入一些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一、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贴近

在小学教学阶段小学品德和社会学科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最近几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越来越注重小学教育,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好的人生起跑线,这样也对我国小学教育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都是重视文化课,比如:数学以及语文等等[1]。但是容易忽略其他学科的学习,尤其是品德与社会教学,通常都只是形式化或者表面化,而这种教学模式是存在局限性的,不能从根本上实现学生全民发展的,小学经过长时间的探究,也开始意识到该问题,所以在小学教学中列入品德与社会教学。所谓的品德与社会,简单来说,是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对学生必须要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分析。因此,小学品德与社会该学科是学生的生活存在密切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必须要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符合的事例,只有这样才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比如:讲解“交通规则”时,教师不只是将红灯停绿灯行的基本交通规则讲授给学生听,还必须要根据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网站上下载关于交通秩序的视频,最好采用动画的形式,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过马路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该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认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而且可以达到预期制定的教学目标。

二、建立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扩大学生知识范围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建立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给学生带来一种良好的感受,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还可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使学生更加充分地认识到品德与社会学科中的知识重点和难点。随着新课改的出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不只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学习渠道和学习形式,使学生可以有更加广阔的平台。并且在建立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时必须要考虑实际生活,如果与实际生活不相符,即便教师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也不能激发学生学习求知欲,难以获得显著的课堂教学效果[2]。比如:讲解“说声谢谢”时,首先教师可以全面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在现代化社会中,许多学生都是家中的小公主和小王子,从小就被父母的爱包围着长大。这样容易使他们形成一种自私的性格。然而这些性格对学生的成长往往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尤其是影响学生将来的人生成长。因此,作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紧紧抓住时机,尽可能使学生可以彻底改变这些不良的行为。为了可以实现该目标,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情境,使学生可以怀有感恩之心。首先,教师可以要求一名学生假装在操场上打篮球摔倒,再要求一名学生将摔倒的学生扶起来,并且搀扶受伤的学生到学校的医务室。然后,受伤的学生对帮助他的学生说声谢谢,帮助他的学生也会说声不用谢,这是应该的。利用这种情境表演,学生能够知道今后遇到这种事情时必须要说声谢谢[3]。情景扮演的方法也可以使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将来在实际生活中碰到相似的情况时,学生也可以立即做出准确的反应。为了帮助学生对该课程内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教师也可以创设更多相似的教学情境,或者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设计相似的教学情境,而且与他人进行表演,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三、生活化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对于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来说,想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必须要不断挖掘和运用教学内容,充分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尽可能为学生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同时,教师必须要摒弃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案设计中必须要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中应当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尊重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并且教师必须要缩短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对学生的学习做出正确的指导,使学生可以不依赖教师自己主动思考问题。比如:讲解“家人的爱”时,教师必须要确定该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可以感觉到父母、爷爷奶奶对自己的爱,使学生知道对待家人要始终怀有感恩的心,而且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能设计各种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最常见的教学活动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回想一下自己的生活经历,然后走上台说出来,与他人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也可以感受到家人的爱。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学改革创新的主要内容是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师,必须要对生活化教学有全方位的了解,只有这样才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简单的教学方式完成教学。通过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将所学习内容和生活实践进行结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239.

[2]邓桂红.生活化教学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25):140+143.

[3]孟倩.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23):88.

[4]王国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和不足[J].名师在线,2018(16):40-41.

(作者单位:通渭县马营小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