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洪小燕
摘要:近年来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发展,小学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从强化学生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过渡到培养他们的综合文化素养。现阶段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包括我国千年来传承下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人类智慧的捷径,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身为炎黄子孙有责任也有义务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及时转换教育思想,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至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强化小学生的文化底蕴。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24-0034
小学是语文教育的启蒙时期,学生在这一阶段身心皆处于高速发展状态。他们对未知事物充满着好奇心与探索欲,因此为保证中华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教师需要对现行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全方位的优化,通过多元手段自然地在课内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能够在耳濡目染下得到思想的升华,最终明确传统文化对自身发展以及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从而完成自己的使命。
一、优化识字教学模式,自然渗透传统文化
识字、写字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基础,无论学生身处哪一学段都必须坚持学习新文字、词汇,以此丰富知识累积量,为后续阅读理解、写作练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教师一定要对识字教学产生重视。在传统观念中,教师只是反复向学生讲解读音、多音字、用法,学生对汉字的理解始终停留在表层阶段,无法产生深刻记忆。因此,教师要丰富识字教学课程内容,在其中自然渗透传统文化,如讲解文字背后的故事,让学生可以真正体会到汉字之美,也能明确中华文化的博大情深,从而实现高效教学,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创设文化教学情境,深化学生思想认知
高效学习建立在兴趣基础之上,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产生好奇心与探究欲才能真正深入探索知识内涵,并在理解的前提下对所学内容产生深刻记忆,最大限度提高学习效率,为未来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来构建课堂,一方面能够简化教材中的晦涩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借此自然渗透传统文化教学,强化学生的文化品质。情境教学法的实施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会让自己身临其境,感受传统文化之美,同时也能深入理解课内知识内涵,与语言文字产生情感的共鸣,最终让学生在与教师、同学的有效交流中实现思想认知的深化,为他们未来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1]。
例如教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为学生播放“精卫填海”的动画视频,以此将学生代入课文情境中,从根本上激发他们对课内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借此机会深入探索课文中蕴藏的传统文化,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人公“精卫”不畏艰险、持之以恒的精神,也能对深层文化进行探索,要求大家联系学习与生活实际,探讨应该如何发挥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品格,以此提升学生的文化涵养。
三、重视传统美德教育,提升学生个体素养
现代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最根本目的是让小学生在思想启蒙时期可以通过对国家丰富历史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来提升个人品行、树立正确三观。因此,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可以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角度展开深入教学,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进行适当扩展,为学生讲述丰富的传统美德小故事,从中自然学习爱国、勤俭、节约、谦让、诚信、知耻、孝顺、乐于助人等优良美德,并结合生活实际来不断地创新发展,从而提升全体学生的综合素养[2]。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己亥杂诗》一课为例,教师在正式授课前需要为学生科普标题的时代背景以及诗人龚自珍的写作环境,这样一来学生自然会明确这一课的主要情感基调。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对全文内容进行讲解,并着重分析最后一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重点强调诗人想要抒发的报国之志,并由此联想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以此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强化学生的个人素养,为他们未来学习与发展都奠定良好基础。
四、立足课文深化教学,夯实学生文化素养
教材课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教材内容也得到了极大程度的丰富,不仅包含唐宋各代的诗词、扣人心弦的神话故事、语言优美的散文诗歌,还有对传统节日、手工、建筑的介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开阔眼界,同时也能随着对课文内涵的逐渐深探,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最大限度提升了他们的文化素养,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贡献理想[3]。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材课文深入分析,让学生可以透过语言文字理解一个时代、一处风景、一个建筑、一个英雄故事背后隐藏的文化底蕴,他们会用心感受语言文字之美、传统文化之妙,最终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更好地领悟文化内涵。
例如教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教师以古诗内容为引,详细為学生介绍春节、清明节、重阳节这三个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向学生提问:“大家还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在得到学生的答案后再分别讲述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等传统节日,丰富学生的知识累积量,也强化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促进他们综合素养的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后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大量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内容。在传统教育观念中,教师只是将这些一笔带过,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讲解以及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阻碍了小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为此,在新时代,教师应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做到与时俱进,积极地在授课过程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深化他们的思想认知,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爱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历史知识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
[2]刘凤华.国学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7(34).
[3]秦春香.浅谈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50-51.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田畈街镇后屋小学33310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