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 刘增华
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小学科学课程对于小学教育来说,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要将教学重心放在提高学生科学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之上,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能力,实现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对于整个学习生涯来说,小学阶段的教育作为基础性的教育,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道路和人生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学生要能够通过小学阶段的教育,进一步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素养。而对于小学科学课程来说,也高度重视对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所开展的各项教学活动,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学生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对于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来说,都具有积极意义。而合作探究能力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不仅有助于小学阶段的学习,还能够在进入初高中以后,对于物理、化学等具备较强实验性质的学科,具有更强的探究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进一步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具有积极且深远的教育意义。
在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中,科学探究属于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在对科学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分为具体几个步骤。首先,要进行问题的提出,之后在假设的基础上,进行实验的设计,之后通过实验探究来观察结果,并进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最后做好总结。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在这一科学探究的整个流程中,更加注重实验设计和探究这两个环节,而忽视了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观察在科学探究中属于一个细节性的环节,因此很多教师在科学探究教学中,往往对其选择忽视或者一带而过。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对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能够引导学生对于每一个实验步骤的结果和现象,进行仔细观察,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这样就能够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对于事物的观察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能够在生活和学习中,认真观察事物,获得全新的认知和发现。比如说,在进行《有趣的浮沉》这一部分内容的实验探究时,教师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并且在探究过程中,小组内成员要轮流进行实验操作,剩下的学生要在一旁仔细观察具体实验现象,并根据结果进行交流和记录。
单一、枯燥的传统科学课堂教学模式,无法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不断革新教学方法,让科学课堂更加生动、活跃,不断提高学生参与科学活动的热情,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进行科学内容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自主进行问题的提出,并通过独立思考实现问题的解决。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科技活动,学生通过参与科技活动,能够自由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比如说,在学完《有趣的不倒翁》这一内容以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不倒翁设计大赛”,让学生能够以小组的方式,动用手头的材料,进行不倒翁的制作,而且还要在不倒翁表面进行装饰和涂色,最后在下次的科学课堂上,进行小组作品的展示和评比,以投票的方式选出几组质量较高的不倒翁设计,并对组内成员提出表扬和适当的奖励。通过这种新型的教学活动组织方法,也能够让学生不断拓展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开展科学试探探究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来获取对科学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小学科学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机会,针对教学内容开展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到科学的奥秘。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学生自主的进行实验探究,在实践中获取新知识,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科学活动的参与度。通过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也能够让学生在实验结束以后,获得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提高课堂的效率,增强学生的科学能力。比如说在学习《瓶“吞”鸡蛋的秘密》这一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在家中准备材料,并在课堂上以小组的方式,开展瓶吞鸡蛋的实验,看看那组学生最先让瓶子“吞”掉了鸡蛋。在实验开展之前,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对大气压力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为学生接下来的科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思路。在实践探究的基础上,学生自主进行观察、实验,最后将实验结果进行表达和交流,能够在这一系列探究活动之中,收获更多的科学知识,还能够加深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综上所述,通过小学科学课堂,能够对于学生对世界的好奇心和科学的探索欲,做出积极的引导,因此小学科学教师要能够在全新的教育理念的引导之下,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