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王小静
摘要:垃圾分类是现在社会关注的重点,上海、北京、深圳、四川等地都纷纷立法施行垃圾分类,近日浙江也将进行垃圾分类。学科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在垃圾分类环保教育中这块主阵地的作用同样不可或缺。教师可以对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做到教学过程中积极挖掘教材内容,渗透有关垃圾分类的教育。
关键词:垃圾分类;学科渗透;数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2-0094
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垃圾混乱填埋使城市用地紧张,所以我们势在必行对垃圾进行分类。对垃圾循环利用,可以制作肥料、燃烧发电做到废物利用节约资源;对一些有害垃圾净化处理,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那么,作为祖国的未来的中学生,更应该树立垃圾分类的意识,不再以旁观者而是以参与者甚至主人翁的身份投入行动,只有这样垃圾分类才在源头上有了保证,在根本上有了精神意义,才有后续发展能量。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便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学生垃圾分类的意识进行了实践。下面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和认识,抛砖引玉,求得同行和专家的指教。
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垃圾分类教育素材
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通过教育让学生了解到环境问题是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在环境的三大范畴中,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是外在的,精神环境是内在的,而外在的环境污染总是由内在环境的“污染”造成的,保护环境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垃圾分类教育素材。例如在教学科学计数法时,问题情境设计:某家超市一周内塑料袋的使用量约减少了32000个,将文件中的数据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在教学概率时,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了有效地保护环境,某居委会倡议居民将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投放,一天,小林把垃圾分装在三个袋子中,可他在投放时不小心把三个袋子都放错了位置,你能确定小林是怎样投放的吗?如果一个人任意投放,把三个袋子都放错位置的概率是多少?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教育学生要对垃圾进行分类,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了对垃圾分类的有关知识及提高废物利用的有效性,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另一方面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掌握了知识,学以致用,感受数学知识的重要,从而巩固了学习数学的热情。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教材中还很多。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每学完一个知识点,都尽量搜集和编写一些运用环保知识实际问题的题目,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环保教育的素材的。
二、开展数学学习活动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如在课外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些与环保有关的调查,“调查一个镇、或一个村一天产出的垃圾,以及垃圾的分类处理方式”。这样的数学活动既增加能源意识的教育,又加强环保意识教育。在学习了轴对称变换、平移变换、旋转变换和相似变换时,学生知道了生活当中有许多美丽的图案都是通过这些变换而得到的,要求学生运用适当的变换设计垃圾桶上的图案,让城市的垃圾桶更美,并对这些作品进行评选设奖。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势必要从生活中了解相关图案知识。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也认识到大自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保护环境尤为重要。在课堂上,教师还要开展合作学习针对例题进行合作讨论,例如“有两种不同形状的纸板,一种是长方形的,另一种是正方形,其中长方形纸板有2005张,正方形纸板有1004张,现在想利用这些纸板糊一些横式和竖式的无盖纸盒,请问:最多可以糊几只这样的纸盒?在解题后发现纸盒量取最多时,材料并没有用完,这时追问:为了节约资源,我们能否把剩余的纸板再用来糊纸盒?对于这些问题,开展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具自主性、选择性,学习结论更具开放性,也能让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体验资源的合理应用,培养学生节约的好习惯。
三、撰写数学小论文体会垃圾分类的意义
指导学生写数学小论文是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和途径,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针对“对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分类处理,可节约多少能源”“对垃圾循环利用,可以制作肥料、燃烧发电做到废物利用的方式和利用率”等问题进行探索,从而撰写小论文。小论文的撰写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发展他们的个性,在有些问题中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数学的计算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去思考社会问题。它的价值远远超过数学研究的本身。
四、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垃圾分类教育中,教师要注意自身的行为,从而营造垃圾分类的氛围,如春风化雨,给学生以深刻的影响。比如,教师可以自备垃圾桶,把自己一天中产生的各种垃圾装好,下午放学后再把各自的垃圾分类投放到校园里的垃圾桶里。这样,渐渐地养成不随手扔垃圾和垃圾分类投放的习惯。又如,少使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品、塑料袋;少制造垃圾,特别是不易分解和有毒有害的垃圾,能循环再用的用品必须做到循环再用。这些都可以给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增强学生的垃圾分类意识。
维果斯基认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对数学例题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中添加有关环境保护的背景,以有关生活中环境保护资料为背景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趣味和意义,这样就能使学生愿意去了解知识,以很高的热情去学习,从而提高给学生渗透垃圾分类的环境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林岩.学科渗透,让环境意识在语文教育中生根——谈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环境意识[J].語文教学通讯,2003(5).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第二十中学32501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