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初中数学单元整合教学策略探究

时间:2024-05-10

陈福成

摘要:数学科目作为学生学习的难点科目,其中,一个公式就足以让学生犯难,那么单元整合教学又该如何突围,这更是挑战。以“初中数学单元整合教学策略”为主题,旨在引发教师们深度思考与学习:初中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什么?伴随新课标的实施,系统性、整体性、生本性的单元整合是一条值得探索的教学育人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初中数学;单元整合;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5-0048

单元整合教学目的在于,推进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1]。本文在立足现阶段初中数学教学零散性特点的基础上,深入探索了初中数学单元整合教学的具体策略。对此,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放眼整体,突出重点

不难发现,中考考题虽然年年变,但基本都是换汤不换药,换言之,重点考察的内容大体不变,如函数,特别是它与三角形、四边形等组成的综合题,考察难度较大;关于圆中的线段长度与角度计算等。如此这番,我们也能更好地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直击考点的同时让学生做到有的放矢地学习。因此,在单元知识的整合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固有的知识储备做参照,立足整体、基于学情、突破难点,实现新课改背景下“以发展学生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核心素养理念的教学目标[2]。

例如,一次函数及其图像作为中考重点考查内容,尤其在一些通过图像以及结合三角形面积来解题的题目中,看似简单却抽象难下手。所以,抓住一次函数的重点教学才能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以苏科版数学教材为例,“一次函数”主要包含以下内容:6. 1函数、6. 2一次函数、6. 3一次函数的图像、6. 4用一次函数解决数学问题、6. 5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6. 6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等六个章节。纵观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即函数的初步认识、函数图像与性质。我将关注点放在“整体认知纲、初步了解目”上,由于函数前期教学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因此,我将第一部分“函数及其图像”进行了相应的学材重组,构建成一个小单元进行教学。教学重点设置为:①函数概念的理解、②函数的表示方法、③函数图像的画法,并开展了以下几个活动环节:

活动一:发现新知

已知一輛汽车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匀速行驶,设路程为s千米、时间为t小时。

问题1:根据题意,填写计算当t = 1、2、3、4时,路径s分别是多少。

问题2:题目中有哪些变量与不变量?

问题3:根据题目特点,在小组中交流讨论与之相关的生活话题。

引出概念一:变量与常量。

问题4:分析变量间的关系。

引出概念二:自变量与函数值。

活动目的:该活动以实际问题切入,更利于学生接受,且问题的设置针对性较强,能正确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让他们发现其中的规律。一来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本节课的信心,二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活动二:构建新知

假设油箱中有80L汽油,在不再继续加油的前提下,油量y随路程s的增加而减少,耗油量为0. 1L/ Km。

问题1: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如何表示的?

引出概念一:如“y=80-0. 1x”的数学公式是描述函数的常用方法,被称之为解析式。

问题2:小组讨论其他描述变量间关系的表示方式,如列表式、图像法。

活动目的:继续上一活动的实例,让学生掌握函数三种不同表达形式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单元教学的主线。

活动三:运用新知

画出以下函数的图像:

(1)y=x+0. 5(2)y=6/ x(x>0)

归纳:列表———描点———连线。

活动目的:设计两个较为简单的函数,引导学生思考并归纳,为“函数图像及性质”教学做铺垫。

活动四:内化新知

小明记录了水库水位在近4小时(时间t/ h)内的上涨高度(y/ m),分别为:t=0时,y为10、t=1时,y为10. 05、t=2时,y= 10. 10、t= 3时,y=10. 15、t=4时,y=10. 20.

问题1:计算4小时水位高度y随时间变化的函数解析式并画出图像。

问题2:预估2小时后,水位高度是多少米?

活动目的:该活动对应了单元教学的重难点,有利于学生对函数形成整体的认知,这也为进一步开展单元教学奠了扎实的基础。

根据一次函数的知识内涵将单元教学进行重新加工与重组,以单元教学的方式推进数学教学,在放眼整体的基础上,打破固有章节的教学限制,让数学教学从敲碎到重新进行整体构建,引领学生在整体感知及把握学习目标的前提下突破重点,“先见森林,再见树木”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凸显联系,把握整体

初中数学各单元之间是有一定的紧密联系的,这给我们带来的教学启示是:充分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切实提升整个数学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接受能力等开展整体性教学,让学生对知识也从整体把握上,能够对各章节知识进行区别与联系,更好地理解与运用。

以“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为例,由于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解法与运用在初等代数中有重要地位,而以往我们以课时为单位在进行实际教学时,往往没有真正体会到教材编写的真正意图,也没有规划出系统紧凑的结构化教学方案,导致最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较为零散,学生也无法形成对本单元知识的整体认知及系统的数学思维。面对以上教学问题,我按照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单元教学:

活动一:揭示新知

(1)3x+6=12(2)x2-9=0(3)6x2-2x-3=8

问题1:以上三个式子哪些是一次方程?哪些是二次方程?

问题2:相较于一次方程,该如何给二次方程下定义?

活动目的:通过知识对比,让学生感受知识迁移的过程,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二:方法类比

求解:(1)x2-9=0(2)(x+3)2=9和x2+6x=0(3)x2+2x-3=0

(4)5x2-4x-1=0(5)5x2-4x-2=0

延伸(6)对于一般一元二次方程,ax2+bx+c= 0(a≠0)能否用配方法?

活动目的:由简单到复杂,帮助学生建立各种解题方法,让他们能主动发现并配生出“根与系数”关系这部分知识埋下伏笔。

活动三:随堂演练

练习解方程。

活动目的:在实际应用中巩固方程解法。

活动四:探索新知

让学生任意说出一元二次方程,我立刻说出“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激发他们的探索欲,使其产生疑惑,猜想两根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规律,以此构建从“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到“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学流程,带动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

活动五:回顾提升

总结:一元二次方程概念及解法,归纳方法、经验与数学思想。

在教学设计的整个过程中,我没有从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解析出发,而是由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总结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依照相关解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建立解法的完整体系。在此基础上,增添周边概念及命题,帮助学生构建整体思维与宏观视野,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参考文献:

[1]马 峰.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研究[C] /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 2020.

[2]胡春燕.浅谈初中数学整体单元的教学设计[J].甘肃教育,2018(16):58-58.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钟吾初级中学 22380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