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曾婧
摘要:促使学生形成有效学习活动,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是初中地理新课程理念的突出要求。在“五严”背景下,教师要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就必须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着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尽力把教学的平常之事做精细,平淡之事做精彩,展示教师的“底气”和“灵气”。
关键词:初中地理;实践教学;地理教学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和解决问题的设想。强调“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等新理念已深入人心。笔者在此次新课改理论的实践过程当中,收获颇丰。在将新课改理论运用到指导教学的过程中时,我由衷地感到,地理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充满活力而富有生机。每当我走进教室,看到每位学生纯真的笑脸,听到他们发自内心的掌声,我的心情也是甜的,是课程改革的春风沐浴了地理课堂的教学。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以往为了教学而教学的观念,坚决不能再搞死记硬背。所以,我借鉴其他学科的一些特色,有效地融入地理課堂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地理课堂教学中来。
一、创设新颖情境
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1.巧引歌曲 如学习“季风”时,我引入了《黄土高坡》中的歌词:“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然后我问,歌词中唱到的西北风,东南风,黄土高原上是否真的有西北风,东南风分别在什么季节盛行?为什么会有这些风?用这样的方法把问题提出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巧用古诗文 把古诗中与地理知识结合紧密的诗句巧妙引用到课堂中,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例如,讲梅雨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内蒙古高原时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说明内蒙古高原的平坦开阔,一望无际的地形特点和景观。
3.巧插趣味故事 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可以用趣味性较强的地理故事,来增强初中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在讲“中东”一节时,讲了有关阿拉伯国家风俗习惯的一些小故事,阿拉伯人喜爱白色,很多建筑物的外观是白色的,在电视里也可以看到阿拉伯人戴着白色的缠头巾和穿着宽大的白色长袍。讲完后,我问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他们喜爱白色呢?当然,这与他们的风俗习惯有关,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本地气候炎热干燥,白色对强烈阳光有反射作用,这样吸热就少,人们穿着、风俗习惯等要与自然环境相适应。
二、提高学习地理的思维能力
初中是学生刚接触地理知识的阶段。这就要求老师发挥好学生学习地理的启蒙作用。首先学习地理要有扎实的地理知识,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不是我们一朝一夕就能全部领会贯通的,要想学好地理,基础的地理知识要牢记,任何领域知识的融会贯通都是建立在有大量知识累积的基础上的;其次,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翻开初中的地理课本,我们会看到形形色色图画,因为我们的地球是立体的,并不只是一个平面图形,只需要我们记住就行了,这个需要的是我们的立体空间感,对于想象力比较差的学生,学习地理可能是一件比较吃力的事情,但是任何学习都是有章可循的,这就需要地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想象力。当大家都具备一定的思维之后,无论是初中的地理还是数学中的立体几何问题,对我们来说都会迎刃而解。这种思维能力并不是天生的,所以想象、空间能力差的同学,也不用灰心失望,这就靠老师积极主动地引导大家,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教学中,选择反差较大的材料,让学生产生疑问,保持学习兴趣,养成善于用脑、敢于开口提问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读图、认图、记图、想象、推理的能力,充分应运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思维空间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因此在学生学习地理的启蒙阶段,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想象能力,一旦打开想象的空间,那么学习地理难得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把握电教使用的适度性
目前,许多学校都花大价钱配置了电教设备: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甚至有些学校还有闭路电视教学系统。这些电教器材的配备无疑为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它可以多角度、多方位、多侧面地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调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认知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课堂上使用得越多越好,一定要考虑在教什么、体验什么,要使学生获得什么,对学生的理解与发展有什么益处。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找到最佳结合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深入浅出地解决重点和难点,使我们的电教器材发挥它最大的功效。实现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应时刻思考、回答三个问题:①我要带领学生去哪里?②我怎样去那里?③我的学生已经到了哪里?以教育教学的精度谋求教育教学的高度。
四、对地理教学反馈进行反思,充分了解学生动态
除了师生在课堂上的教与学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好动”。 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提出的“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其实也就在于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听”科学。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只能束缚学生的行动。即使有高分,但不能在实际中去加以应用和发展,这样的“人才”又能有多大的创造力呢?身为人师者,切莫把“好动”视为缺点,应把学生从“静” 中解放出来,并热情鼓励,耐心引导他们动手,使他们在“动”中去增长知识,去形成能力。通过“好动”,不仅可以检查课堂教学的效果,弥补教学课堂的不足,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且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以科学发展观,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互动的地理教学与生活密切的地理知识联系,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的能力,最终使学生从“认识地理”到“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的海阔天空。
参考文献:
[1]邢雅群. 初中地理课堂实践活动教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
[2]李雪莲. 初中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教学研究[D].聊城大学,2016.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市实验中学 334000)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