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袁国安
摘要:当前新课标下,教学工作者在重视发展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还要十分重视培养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育论主张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理性与非理性成分的辩证统一,综合和谐地发展。因此,在中学化学教学法的研究中,对非智力因素的探讨,则成为现代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发展进程中的热点课题。
关键词:化学教学;学生;非智力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0038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一些品德差、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绝大多数不是因为头脑不灵活,反应迟钝等智力因素薄弱,而往往是有感情冷漠、意志薄弱、缺乏自控力,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志趣,上进心差等缺陷。因此,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不仅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同时还必须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那么,应该怎样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本文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笔者粗浅的看法。
一、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有志定有趣,有趣必有志,趣从志生,志能生趣”。教师对于学生必须热情培养其学习的志趣,教育他们树立为祖国学习的崇高思想,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对于刚刚迈进化学大门的九年级学生来说,对于新学科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研究怎样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关键。首先是要上好“绪言课”通过精心地安排镁带燃烧、碳铵分解等生動、有趣的实验,把学生的兴趣吸引上来,并加以引导。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懂得学好这门学科的方法,同时,通过介绍我国化学科学、化学工业的发展及我国古代在化学上的伟大贡献,来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达到“我要学”的目的。
实践证明,教学的目的性越强,就越能吸引学生产生追求的意识,因此兴趣亦越浓。
二、妙用启发式教学,激励学生持续学习的兴趣
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深化和巩固,要靠教师循序渐进地培养。心理学告诉我们:要想使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兴趣,首先,必须在某种程度上与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有联系;其次,必须能够提供某种新知识,创造引人入胜的情境。在化学教学中,在阐述理论或取得结论时,常用演示实验的方法或用生动的教学语言进行启发式教学。例如:在讲解“溶解过程”时,教师要演示硝酸铵和浓硫酸溶于水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吸热和放热的生动现象;在讲授“溶解度”概念时,给饱和溶液加热变为不饱和溶液;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做其灭火实验等。通过这些现象,使学生情绪高涨,兴趣浓厚。教师可以在学生精神状态最佳的情况下进行知识的传授,以便学生记忆深刻,余兴不消。
教师的语言是否精炼,有味、直观、生动,也直接关系到学生兴趣的持续。语言的直观性与趣味性,可以创造学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的环境。如在讲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初步知识一节时,用拳头比喻原子核,用手指在空间表示核外电子的运动,形象地说明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这样不仅生动、有趣,而且学生易于接受,效果较好。总之,教学语言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而且使学生学之有趣、轻松、愉快,比空洞地说教,照本宣科好得多。当然,语言的启发应注意到科学性,切忌信口开河。
三、加强引导探索规律,让学生在探索中提高兴趣
教学中通过挖掘知识的规律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是加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一环。实践证明,单纯传授知识,不去挖掘知识中的智力因素,不仅学生的智力受到限制,而且非智力因素也得不到充分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概括规律,让学生在探索中提高兴趣。
例如:化学用语是初中学生的一大难点,怎样挖掘知识中的智力因素呢?在教材中曾三次讲到还原剂还原氧化铜的反应:
这些化学方程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H2、C、CO都是还原剂,均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这是它们的联系。但是又有区别,CO,C还原CuO生成同样的产物CO2,但反应条件不同。方程式中CO2的状态一个标“↑”一个不标。通过这样的分析加深了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防止了张冠李戴的错误,使学生在分析探索中产生了兴趣。又如:讲原子结构示意图,把1—20号元素编成四句口诀形式。化合价难记、书写方程式易出错误,均编口诀记忆。学生通过学中记、记中用、用中熟,达到口、脑、手并用。这样,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兴趣,使学生感觉难中不难。
四、重视培养能力,巩固学习的兴趣
我们认为,兴趣是努力的动机,而努力是兴趣的结果,无兴趣则不能勉人以努力,不努力则萌生的兴趣会转瞬消失。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光凭兴趣是不行的。我们应正确处理兴趣和严格训练的关系。要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同时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精神、顽强的毅力和严肃的学习态度。那么,对于慢班学生来说,怎样处理既保持兴趣又严格的训练的关系呢?
笔者的做法是课堂教学中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活动。如演示实验时让学生到讲台与教师合作,变演示为边讲边试。课上适当增加一些趣味实验,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等。这样,学的兴趣浓厚,积极性高,笔者也就趁机对他们进行实验技能、语言描述等能力的培养。如在讲二氧化碳一节时,笔者演示了CO2的性质实验后,提出实验问题:把空气、O2、H2、CO2分别集满在四个集气瓶中,如何用化学方法加以鉴别。学生讨论得很热烈,最后,由一名学生在台前做实验,当他用一支燃烧的木条分别对四个集气瓶进行检验时,全班学生都目不转睛地观察现象,效果很好。事实证明,当学由兴趣到能力的升华过程中,无形地培养了学习的意志和严肃的态度。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后,对所学的知识会更加感兴趣。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我们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中学化学教学的内容,通过多种途径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分步实施,落实到位,形成体系,才能取得实效。
(作者单位: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赤光中学 517000)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