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郭凡
摘要:红色歌谣是特殊历史阶段的文化产物,具有鲜明的特征。它形象地描述了革命阶段老区的军民生活,并且在当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益于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不论在当时用于宣传革命,还是当下力求赣南苏区振兴,亦或是对于青年学生来说,红色歌谣都存在显著的革命教育意义。
关键词:红色歌谣;苏区;历史;现实价值;人文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117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年代,诞生了红色歌谣。它的素材丰富,增加了大量的革命理念,同时当时社会生活诸多方面展现出来。在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次全国代表大会于江西瑞金举行,会议颁布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为毛泽东,进而推动了根据地的建设。在革命期间,苏区军民通过山歌、民歌以及民谣等方式来讴歌当时战争生活,夸赞苏维埃建设,制作了数部红色歌谣,促进了赣南苏区根据地的发展。
一、推动工作,坚持革命的理想
近代受到列强的侵略,广大人民群众利用多种形式抵抗,其中贺龙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代表,来到湘鄂西建设革命根据地。当时党领导下的苏区群众,充满了革命理想,对革命事业树立了强大的自信心。具体表现为:坚强不屈的革命意志、敢于牺牲的革命气魄、积极的革命主义精神。
红色苏区创建于地瘠民贫与物质匮乏的地域,加之敌人的封锁和“围剿”,丰富的歌谣便成为人民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贺龙同志在洪湖苏区地带,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在当地人民中传唱“白天行船看日头,夜里赶路望北斗,洪湖拉起革命军,穷人都跟贺龙走”,足以说明苏区人民的顽强意志,追求改变战况的迫切心愿。据调查,当地穷苦群众坚持要在贺龙同志领导下走革命路线,通过歌谣来表述革命事业的决心,坚持跟随红军走,表达广大人民群众敢于牺牲的革命主义英雄气概。
综上所述,革命歌曲具有特殊的阶级性,红色歌谣在革命时期,音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且生动形象。从民众情感的角度出发,我们要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为党的发展及壮大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洪湖地区的红色歌谣,真实地反映了苏区军民勇于应对艰苦、从容、镇定与豪情万丈的精神。
二、鼓励人民坚定理想,培养顽强不屈的精神
一是通过山歌激励人民的革命意志。比如,在《唱歌要唱革命歌》,其中兴国的“山歌不是考声音,总爱革命意义深;革命不是取人貌,总爱勇猛打敌人”。这些山歌附带革命的意义。二是通过歌谣来鼓励人民坚定革命信念。例如,在《登山行军歌》中,“我们都是如铁的红军,爬高山如平地,奋勇向前进;那怕他峰高坡陡谷深路又小,迈步向前去,不要稍停留。勇猛地迅速地向前杀敌人,这一次的胜利必定是我们!”,该军歌详细描述了爬山的过程,还有“哪怕他峰高坡陡谷深路又小,迈步向前去,不要稍停留”,这些结合红军向前的目标,表达了他们奋勇向前的意志力,表现出顽强不屈的革命意志。三是经过红色歌谣的流传,人民更加坚定革命理想。比如,在闽西的《不怕白鬼来烧楼》歌谣中,“不怕强盗不怕偷,不怕白鬼来烧楼,旧楼烧掉不要紧,革命成功盖新楼”。这些苏区歌谣内涵强烈的无所不惧的英雄气魄,表现出至刚至大的民族气节。例如,在巢湖歌谣《死为人民也心甘》中,传唱到“骑虎不怕虎上山,骑龙不怕龙下滩;决心革命不怕死,死为人民也心甘”;赣南山歌“真金不怕火来烧,革命不怕敌人刀,砍了脑壳还有颈,砍断颈来还有腰”。
三、传承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敢于吃苦的积极的革命精神
在赣南苏区地带,由于地瘠民贫且物质匮乏,导致革命部队缺少粮食和医疗,加之受到敌人的封锁和“围剿”,人民在困难的环境中锤炼出艰苦奋斗、敢于吃苦的革命精神。这样积极的革命主义精神,鞭策着广大苏区军民朝着理想的胜利不断迈步向前,真实鲜明地勾勒出苏区军民应对艰苦条件的努力拼搏、大气磅礴及从容镇定的高尚品质,正是当下要求传承发展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革命积极主义精神。
因敌人恶劣性军事“围剿”,加上严密性经济封锁,致使蘇区的物资缺乏,医疗水平相当落后,革命队伍的生活非常困苦。由中央政府主席下至乡苏工作队,所有的干部统统没有薪资,召开会议时,务必自带粮食。比如,形象悦耳的兴国山歌“苏区干部好作风”歌曲,表现出苏区干部铭记党的宗旨,经过自带干粮,走路下乡,穿普通草鞋,访问群众的贫苦,带领群众坚持革命,坚持走群众路线,与群众构建密切的联系,关爱群众、尊重群众,舞动苏区人民全心全意投入生产,这充分体现出干部良好的行为作风。在进入新时期,我们所有干部还要学习这些良好的作风行为,与群众有效沟通交流,树立艰苦与共以及患难相依的意识,为人民服务为荣,坚持廉政清明要求自己。
四、结束语
革命歌曲具有鲜明的阶段性,记载了具有历史价值的红色歌谣,进而优化了干部的作风行为。对于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共产党,要清晰自身的职责,鼓励人民坚定理想,锻炼其顽强不屈的精神,使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敢于吃苦的积极革命精神得以传承发展。还要培养集体荣誉,关心广大人民群众,培养为人们奉献的精神,不断弘扬苏区红色歌谣的精神及重大现实意义。
苏区干部好作风,红色基因有传人。青年学生更要传承这些优良的革命传统,肩负起振兴中华的光荣使命。
参考文献:
[1] 汪婷婷,王珍平,熊灵燕.红色歌谣语气系统的人际意义研究——以赣南苏区红色歌谣为例[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2(6).
[2] 林绪武.《红色中华》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
[3] 蒋河.红歌中的客家民歌音调——以赣南、闽西红歌创作为例[J].菏泽学院学报,2013(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