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我对文本研读课型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4-05-10

买芬芬

摘要:本文简要谈了笔者对文本研读课型的实践与思考,若有不足之处,还望同仁批评指正。

关键词:文本研读;课型;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119

笔者所在学校从2008年开始学课堂教学改革,八年来已经硕果累累。在原来的137教学模式基础上,又提出了大单元教学,全面推行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这种以课前预习、课中讨论、展示、反馈为主要流程的自主学习模式重在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意识和自我展示的表现欲,其核心问题就是要把课堂交给孩子。一次,笔者所在学校将高中三年的原有教材进行重新整合,按单元进行学道的编制,怎样才能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学道质量是关键中的关键。

我们的大单元教学有多种课型,教师往往偏爱实战演练和问题探究,而忽略文本研读,但实际上对课本的研读在学习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学生学习的根本依据是课本,而阅读是学习的重要手段,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学生的自学是通过阅读相应的书本完成的,但是我们的学生在对课本的利用率上可谓低到了极点。笔者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问题:

其一,没有阅读的习惯;学生对地理往往只注重做题,习惯从背诵出发解决一切问题,对概念理解或是空间想象的条件却不够重视,看书的目的最多就是找例题或者是背诵课文。这种错误的习惯是有悖于《地理课程标准》关于提炼地理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整合。

其二,没有掌握地理的特点;有些学生课本看得不可谓不多,条条杠杠也划得不少,要是问他看懂了吗,他也会回答说看懂了;但一旦要他应用的时候就显出很多问题。拿学生的話来说就是:“看看都懂,就是不会做”。那么,他们是真的看懂课本了吗?回答是否定的,学生对地理课本的阅读很大程度上停留在以前的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习惯上,从刚出生的婴儿开始一直到他们进入高中以前,妈妈和教师所给他们的读物绝大部分是文学作品,即使有一些科学方面的,不是科普文章就是科幻小说,这和自然科学文献似的地理课本有天壤之别。学生对于《地理课程标准》中准确地运用地理知识和有关的信息,认识和说明地理问题,无法做到。

其三,不能理解课文中的精义。科学的文章是非常严谨的,有些谴词造句可能是不可替代的,而学生往往不能分辨这个词和那个词在科学上含义的区别,造成理解上的错误;另外,一篇教材总有其中心和思路,而知识总是围绕着这个中心有序地联系在一起,而这恰恰是学生往往不能理清楚的,这样虽然看了几遍书,其中的精义并没有深刻理解,知识也就不能很好地消化。因此,对于《地理课程标准》中要求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解释,这一能力不到位。

那么,对于上述问题,如何让学生重视文本研读,如何实现高效地阅读,我们的文本研读学道质量、我们的文本研读课堂效率就成为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地方。

首先,理清文本的主要脉络并构建本单元的思维导图,这需要学生通读课本;主要是把即将学习的内容读一遍,大概了解一下本课要讲的有什么概念和要点、是有什么作用等。我们在思维导图栏目可以给学生一个基本框架,其余的由学生来补充。这样做会几个好处:首先,学生还没有阅读课本就知道本节的重点,不至于有知识的遗漏,而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心中有数,没有恐惧感。

我们把它录制成微课,时间控制在两分钟内进行讲解。

其次,要求学生对一些重要的语句进行朗读或背诵,学簇内同学之间互相检查;在学道编制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的重难点,安排学生对某些词句、章节做进一步的重点阅读背诵,从中“咀嚼”、体会其中的道理,在通读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样,在上述一单元中,上课过程中可要求学生着重朗读背诵下一段:

“在大多数实际问题中,例如:“自然界的水循环这节课,水的利用在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水也是人身体所需的重要物质,因此需要学生学会理论、学会画图和读图能力,是学生真正的理论联系生活,这样才能学好货学会地理。”在课文中,提出了“淡水是否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呢?”对这句话就要细细品味。一方面可以加强知识的系统和连贯,另一方面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水循环示意图来理解抽象的语句。在做完后面的生活实践运用后可以再次回到“效果相同”进行印证。

通过学道点评列出学生预习的情况并列出学习目标.

让学生明白自己问题的同时明白这节课的重难点。

第三,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中一问题解决为核心以簇为单位,两人学习小组,四人学习小组,六人学习小组解决学道中的问题,最后聚焦大家都不会的问题来进行教师的指导性讲解。

第四,学生预习完后通过对学、群学、簇学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学生以簇为单位进行评价,一个簇8个人,评出等级为3A、3B、1C、1D。最后自习时间教学反思十分钟。

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这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根本途径。教师,作为教学专家,应该善于指导学生高效地学习。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