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万星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应该重视化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巧设趣味实验,诱发探究动机;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解剖探究过程,注重方法指导;把问题延伸到生活实际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有效探究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动机;指导方法;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004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高中化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化学教学不仅注重基础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更须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诱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思考、大胆质疑,引导学生不断地体验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有效探究能力。
一、巧设趣味实验,诱发探究动机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探求事物、发展思维的巨大动力,是诱发学生探究动机和主动参与的主要途径。学生一旦对化学中的某种现象、原理或规律等产生兴趣,就会主动积极地发挥出自己的潜能,甚至超越能力极限去认识和探究。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可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探究动机。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化学实验中直观、有趣的现象是学生学习兴趣产生的主要源泉,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重要方法与手段。如在做铝热反应的实验时,笔者用蔗糖(生活中用的)和浓硫酸代替镁条进行;学习原电池时,采用水果电池作为音乐卡片的电源唱响动听的乐曲等。每次实验都会使学生对眼前的现象感到好奇,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丰富多彩的思维,诱导学生自主探索产生现象的原因。
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大胆质疑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讲,中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从“经验型”逐步上升为“理论型”,抽象思维日益占据主导地位,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较大的发展。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经常会提出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有时也会对教师的教学和课本质疑,这是学生探究心理的表现,我们要非常重视。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探究,允许学生出错。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回答,凡是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绝不代劳。
如:学习碱金属这一章内容时,笔者首先提出过这样的问题:水和二氧化碳可用来灭火是吗?当时,学生大笑,笑教师这么简单的问题也不知道。而后笔者做了这样的实验:
1. 取1ml乙醚倒在一小团棉花中,使之置于石棉网上,在棉团上放置1-2粒钠,然后在钠粒上滴加水。
2. 用一小团棉花包少量的Na2O2,使之置于石棉网上,然后滴加几滴水。
3. 用一小团棉花包少量的Na2O2,使之置于石棉网上,用口慢慢吹气。
实验完成后,学生异常兴奋,疑问也很多,有学生问:如果把钠块放入手中或口袋中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还有没有其他物质放入棉花中滴加水或通CO2也着火呢?学生思维开阔、活跃,探究的欲望油然而生。
三、解剖探究过程,注重方法指导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更重要的是解剖探究过程,注重方法指导,使学生学会探究。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就应沿着科学家研究物质的方法进行教学,为学生展现科学的探究过程。
如:学习新教材化学Ⅰ专题3第一单元有关铝单质的化学性质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铝是一种较为活泼的金属,铝能否置换出铜盐溶液中的铜?学生的回答非常肯定。而当时笔者没有说什么,而是做了一个实验:无论是将铝片直接放入硫酸铜溶液或是将铝片表面氧化膜用砂纸打磨(先用氢氧化钠溶液,再用蒸馏水清洗)干净后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反应,都很难发现有铜析出。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稀硫酸酸化也无法使实验效果有明显改善。
此时,每个学生都充满了疑问,提出了不少问题。接着,又做了一个实验:将无论是否用砂纸打磨的铝片放入氯化铜溶液中,一会儿就发现铜迅速析出并可在数分钟内形成铜树,效果极好。学生的兴趣更加高涨,学生之间的疑团更大了。有许多学生提出:两种溶液都含有铜离子,不同的是一个溶液有Cl-、另一溶液中有SO42-,难道说是这两种离子在起作用?有一个小组的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硫酸铜溶液中加入NaCl溶液效果如何?”笔者顺势提出如果将NaCl溶液换成NaBr、NaI溶液又如何?本小组学生带着问题在课下查阅资料,进行了实验探究,得到这样的结论:Cl-、Br- 等是一种催化剂,SO42-是一种阻反应剂,同时从实验中还得到KI溶液与CuSO4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I2和CuI。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训练了科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提出针对性且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还要教会学生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浅至深地探究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在良好的探究氛围中,学生养成了实事求是、认真细致、与人协作等良好的习惯,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四、延伸到生活实际,提高探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多思善想就会发现很多实际问题需要用化学知识解决。在课堂上,如果学生提出的探究问题没有时间得到满意的结果,可以督促学生课后查阅有关资料在课外完成,这样学生就有比较宽松的时间联想与发散。
如:铝与不同的铜盐(硫酸铜和氯化铜溶液)反应得到的结果不同的研究;在器皿(玻璃陶瓷、铝器、铁器、铜器、竹器等)上刻字的方法研究;学习了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后,有几位学生非常想通过实验完成空气中SO2含量及居室中甲醛含量的测定等课题。这样将探究渗透于实践中,不但培养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现实意义,更进行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 高剑南,王祖浩.化学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江西省金溪县第二中学 34480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