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学的现状调查

时间:2024-05-10

孙靖

摘要:本文以某中职学校为参照样本,对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希望能使中职学校的文学发展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和一定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学;文学社团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0-0158

一、校园文学概述

1.校园文学的内涵

我国文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校园文学。狭义的“校园文学”主要是反映校园生活、表达校园情思的各类文学作品;广义的“校园文学”则宽泛得多,主要是反映校园生活或主要流行于校园的各类文学作品,这些都可称之为校园文学,其作者也不限于师生这样特定的群体。

2.校园文学的意义

(1)提升学生的素质结构

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和行为就可称为素质。现代社会,通常把素质解释为:一个人知识水准的好坏、身体健康程度(还包括从家族遗传中获得的惯性思维、洞察事物、管理情绪的能力),以及IQ、PQ层次高低或者职业技能级别的综合表现。人类的素质还包含自然、心理、文化等多个方面。

(2)学生的健康人格

人,无论是伟大又或是平凡,都需要一个健康的人格才能立足于社会。我们的教育应当使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人格,这是社会生存的基本要求。文学就是人学,其教育的根本目标就在于“立人”。文学不仅能够让人发现自身缺陷并加以反省、完善,更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的精神世界,帮助其人格日趋健全。

(3)改善学校的育人氛围

一种成熟的学校文化,肯定有一个明确的理念统摄着学校生活的一切领域,这个理念就像一轮太阳,照射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犹如一个灵魂,统领着学校的发展。校园文学主要以学校为空间,其主体是学生,把课后活动当作内容,其特点是校园精神,并且具有向外延伸和群体性。它不仅对学生的知情意行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还能够帮助我们完成教化人的使命。

二、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学的问题

1.校园文学地位的边缘化

校园文学自九十年代中职学校已完全告别了八十年代的繁荣。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学社团已无法担任主要的建设者角色。世俗的现实主义、实用主义等玷污了校园学子纯洁的心灵,现如今的校园,已经很难再找到对校园文学有着执着热爱的学生,最初的以文会友、以诗传情的表达方式在现在的校园已经完全销声匿迹。

2.中职文学社团活动处境尴尬

在中职学校中,学校更重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对于文学文化的建设稍显薄弱。在开办的为数不多的文学社团中,参与的人数也是寥寥无几。本次随机抽取40人做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

由上表可知,在调查的人数中,男女比例相当;在年龄上13~15岁的人居多,群体较为年轻;在参与校园文学社团次数方面,1~5次的人比较多,但是5~10次的人数就非常少了。这是由于中职学校的学生升学压力没有那么大,学校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

3.中职学校文学作品的质量堪忧

中职学校的文学写作者,他们的知识面大多不广泛,对社会对事物的认知相对而言比较局限,写作时受相对狭隘的生活面所限,校园文学作品表现出的想象力既有空灵的一面又有空泛的一面。因此,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中职学生的写作灵感和想象力都极度匮乏。

三、中职学校校园文学的对策

1.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学环境

在校园文学创作过程中,作品本身因创作者的情况而存在诸多局限与不足,特别是作品的艺术思想性由于中职学生的阅历问题而往往缺乏。校园文学对中职学生思想与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可置否的作用,因此,学校要尽可能地給校园写作者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2.丰富校园文学活动

校园文学活动带有实践性,一般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主导,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文学素养得到极大提升。校园文学不仅包括实践活动,还涵盖了理论研究方面,其目的就是在于利用这类方法能够使学生享受文化熏陶,反省自身,美化心灵,开发智慧,同时还能和愚昧与粗俗说再见,有助于学生养成健全人格。

3.推进校园文学的网络化生存

21世纪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校园文学的创作者因资源的丰富有了无尽的可能。网络多媒体就是中职学生了解外界讯息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途径。身为教育者,不应该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只着眼于课堂和书本以及做不完的作业,针对创新教育的现状,我们必须开拓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总之,中职校园的文学现状堪忧,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让它重返文学的巅峰。我们必须用对校园文学纯粹的热爱来对抗阻碍文学发展的一切因素,在世俗文化与闲遣文化嚣张纵横的环境里,我们应坚定守护校园文学这一想法,并把其视为大家共同的目标和追求。

参考文献:

[1]文君,姜协武.试论网络环境下中职校园文学与阅读教学的关系[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0(4):72-74.

[2]姜霈.论校园文学对中学生人文素质发展的促进[D].湖南师范大学,2004.

(作者单位:安徽省怀远师范学校23300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