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张志伟
摘要:本节课程教学目标为:经历从生活中的变化率问题抽象概括出平均变化率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会数学概念形成的“归纳——演绎”的模式;了解瞬时速度、瞬时变化率的概念;理解导数的概念,知道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体会导数的思想及其内涵;会求函数在某点处的导数,通过动手计算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体会“逼近”的思想方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导数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0-0164
本节课是对“人教B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1-1》第三章第一节3·1·2的第一课时——导数的概念”的教学。导数是微积分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研究函数增减、变化快慢、最大(小)值等问题的最一般、最有效的工具。考虑到高中学生认知水平有限,没有采用一般的“数列——数列的极限——函数的极限——导数”这种建立概念的方式,而是从变化率入手,用形象直观的“逼近”定义导数。这样一来,一方面排除了因难以理解极限的形式化定义,而对导数本质理解的干扰,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导数本质与内涵的理解上。另一方面,学生对逼近的思想有了丰富的直观基础和一定理解,有利于大学学习严格的极限定义。本节课将导数概念的建立划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明确瞬时速度和切线斜率的含义,然后去掉物理背景和几何背景,由两个实例出发,抽象出一般函数的瞬时变化率的概念,给出导数的定义。借助信息技术,通过让学生亲自计算、几何画板展示等方法,让学生体会逼近的思想和用已知探求未知的思考方法。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为:建立导数概念及对导数思想和内涵的理解。
一、教学目标设置
本节的中心任务是形成导数概念,概念形成需要通过两个实例抽象得出。1.借助高台跳水问题,明确瞬时速度的含义;2.借助抛物线的割线逼近切线的问题,明确切线斜率的含义;3.以速度模型为出发点,结合切线斜率抽象出导数概念,使学生认识到导数就是瞬时变化率,理解导数的内涵;4.通过平均变化率的计算,让学生切身体会逼近思想,渗透以已知探求未知的思考方法,提升数据处理和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
二、教学过程设计
1.知识回顾
2.设疑自探
如何求运动员的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有什么关系?引起学生思考。我们可以用来研究高台跳水运动员在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师生共同确定想法:计算t=2附近的平均速度,细致地观察它的变化情况。
3.解疑合探
下表是计算问题1中当t=2秒处附近时间段内平均速度的表格,请分组合作完成此表,猜想在t=2秒处的瞬时速度,并说明理由。
为便于观察变化趋势,要计算一组平均速度,引导学生采用数学符号将想法具体化,明确计算公式。要求学生分组合作,通过学生亲自计算引导他们发现平均速度的变化趋势。
(2)当Δt趋近于0时,平均速度vˉ有什么样的变化趋势?
结合学生的计算结果,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平均速度的变化趋势,引导学生说出“当Δt趋近于0时,平均速度趋近于一个确定的值-13.1”。
(3)更多数据,感受规律
我们用这个方法得到了高台跳水运动员在t=2s附近,平均速度逼近一个确定的常数。那其他时刻呢?比如t=1s?请大家按照刚才我们探究t=2s时的过程,用同样的方法,计算t=1s时刻附近的平均速度。
4.总结规律
运动员在某一时刻t0的瞬时速度怎样表示?已知其他路程和时间函数的解析式,求瞬时速度都是这样吗?
带领学生回顾探求t=2时瞬时速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获得t=t0时瞬时速度的形式化表示。教师介绍符号,并解释符号含义。
总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进行小结。知识方面:瞬时速度,切线斜率,瞬时变化率,即导数的定义。思想方法:思考方法——以已知探求未知,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逼近思想。
(作者單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学校01151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