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本刊记者 付倩倩
图 万璇
“四市之间不仅是竞争关系,更是抱团发展关系。任何一个市的发展对其他市都是机遇,四市相互‘补台’才是关键。”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在四省会城市首届会商会上的发言,阐述了长江中游地区合作共赢的关键点。
城市群发展的实践表明,产业链分工是合作的核心,也是长江中游城市群逐梦“第四极”的最大推动力。正如武汉市市长唐良智所说:“区域合作的核心,在于产业大对接,形成互相融合的产业集群。”
相较于硬性任务式的政府合作,基于市场需求的产业联合,无疑是一种水到渠成的弥合方式,潜移默化间将触角伸向对方,将行政地理概念改写为经济地理概念。
欧宝机电有限公司坐落在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这家来自湖北黄石的企业2012年在中国压缩机市场上的销量达到2002万台,名列国内第一。
转战安徽的理由简单而充分,市场决定走向。这里聚集了国内外众多的家电巨头,美的、格力、西门子等耳熟能详的名字,都是欧宝机电的客户。将企业设在安徽,每年节省的运输成本高达2000万元。
同样是在芜湖,奇瑞汽车的总装车间生产线上,一道道安装工序正有条不紊地进行。早在2007年,跨省战略合作的大幕就已开启,奇瑞、武钢、汇通三家公司共同组建成立芜湖威仕科材料技术有限公司。2009年,配套奇瑞80万辆轿车钢材配送中心项目首条生产线建成投产。通过合资方式,钢铁厂和汽车厂结成了紧密的产业链。
这些都是湘鄂皖赣四省开展产业合作的缩影。
据湖南省经协办介绍,从2006年到2012年,共有2140个湖北项目到湖南投资,实际到位资金693.36亿元,占湖南省到位内资总额的6.9%。仅2012年一年,就与湖北实施合作项目351个,实际到位资金达到170.12亿元。另据湖北省经信委主任欧阳万坤介绍,目前在湖北经商的湖南人有100多万,江西在湖北创业的也有三四十万人。
城市群的合作效应,是在更大范围内实现高速有效的资源配置。长江中游城市群已经先行启动的旅游一体化,为产业合作做了精准阐释。合武动车开通后,武汉、合肥之间的城际旅游日益火热,随着高铁动车的通达,从合肥包公祠到武汉黄鹤楼,再到长沙橘子洲,一直到南昌滕王阁,形成一条环形旅游经济带。湖北省旅游局市场处处长唐昌华认为,旅游业的特点非常鲜明,互补性大于竞争性,依存度高于排斥性,从市场合作的角度看,是最有可能实现共赢的领域。
产业合作的重要性有目共睹,然而,不少专家和官员认为,目前阶段,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地之间的产业竞争还大于合作,四省产业布局上都偏于重工业,且产业结构趋同。以汽车产业为例,合肥、武汉、长沙、南昌、襄阳、芜湖等城市,都把汽车作为支柱产业。从湖北的宜昌、武汉到湖南的岳阳,再到江西的九江、安徽的安庆,石化产业同质化同样很高。
几乎同一时期,京城大内侍卫营地的远字营营房,也收到一封战书。远字营营主,呼啸山君李太嶂启信展读,文字简洁,豪气干云:
湘鄂皖赣的产业同质化,从四省“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可以寻觅到踪迹。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物流等产业,不约而同均被列入四省的重点发展目录。梳理四省千亿产业图谱,重合率达到6成。
另一方面,长江中游地区都面临着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在资金、项目争取上无疑都是潜在对手,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度竞争。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传清分析说:“长江中游城市群与其他三极不同,大家处在一个平面上,经济发展的纵向梯度和横向分工都不十分明显。”在长三角城市群中,上海是龙头,以服务业为主,上海与苏浙之间是一种高梯度和低梯度的合作。京津冀城市群中,北京是服务业中心,天津是经济中心,河北扮演腹地的角色,合作起来比较容易。
对此,秦尊文建议,要争取将长江中游城市群上升到国家层面,从国家的视角出发做一个大的规划,再对产业发展进行布局。吴传清也赞同这种观点,他认为应该由国家牵头对城市发展做一个定位,这样就可以进行分工协作。
这种自上而下定位的可行性,可以从珠三角、长三角的身上找到影子。2008年12月17日,国务院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珠三角一体化成为国字号战略,同时明确广州、深圳、佛山、珠海等城市的定位分工,以及与港澳的合作。如今,珠三角的产业分工和配套体系优势明显,珠江东岸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西岸汇聚着家电产业、建材产业、纺织服装产业、装备制造业等产业集群。
如何破解产业同质化困局,是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融合面临的崭新课题。
“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说,产业融合需要差别化发展,在产业选择、规划布局上都要设计好。”湖北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武汉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光告诉《决策》,“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于特色优势的形成。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内各地应从自身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出发,优势互补,强强联合。”
以四省都在重点打造的汽车产业为例。武汉集中了东风本田、东风乘用车、东风雷诺、东风扬子江、神龙、上海通用等十几家车企,年总产能近200万辆;安徽以自主品牌奇瑞和江淮为支柱,2012年产值突破1600亿元;湖南长沙汇集了广汽三菱、比亚迪等整车厂;江西亦在打造400万辆汽车生产基地。
“四省都在发展汽车产业,就可以进行乘用车、重型车等类型的细化分工。”程必定认为,“企业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在市场洗牌中干自己最有优势的部分,在大的产业集群里突出细分,共享比较优势。”
与此同时,围绕优势产业开展上下游配套,也非常重要。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神龙公司,2012年从湖南、安徽、江西三省14家供应商处,采购了近亿元的汽车零部件。
这一点已在政府层面达成共识。长沙、合肥、南昌、武汉四市达成的协议中提出,共同推进产业协作配套,以四城市优势产业和骨干龙头企业为切入点,在项目合作、技术创新、协作配套、企业重组等方面构建长江中游产业协作发展平台,推进四城市企业间协作配套和产业合作互补,推进创新成果在区域内产业化,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
正如长沙市市长张剑飞所说,合作与竞争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有序竞争也是一种合作。
除传统制造业集中优势错位发展之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也是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合作的突破口。吴传清告诉《决策》:“战略性新兴产业尚处于方兴未艾之际,四省的发展愿望都很强烈,很多领域还处于摸索阶段,竞争性相对薄弱,而且大家都有需求,因此壁垒少、合作空间大。”
“找准抓手、重点突破”,江西省发改委副主任吴晓军对城市群合作如何起步给出了八个字的答案,是对正确路径的概括。在产业错位发展中,只要把比较优势放大为集成优势,一定会达成“睿智”的合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