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湖北试验

时间:2024-04-24

■本刊记者 付倩倩

10 月29日,孝感安陆市赵家棚抗日烈士陵园管理处,几家具有建设资质的企业正在报名参加项目竞标。

这里曾是一块抗日的热土,1984年安陆县委、县政府筹建了占地180亩的抗日烈士陵园。为打造知名红色文化旅游胜地,安陆市不遗余力。目前,陵园二期建设工程正式进入招投标阶段。

同一天,也是在孝感,湖北省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第三次工作会议召开。

为推动试验区的发展,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初期启动的8个县市基础上继续扩大试验区的范围,将孝感的安陆市、双峰山旅游度假区纳入其中。

至此,湖北的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共涉及4个市、18个县市区。

试验区的来龙去脉

湖北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第一次以官方的名义明确提出,是在2010年11月的湖北省委九届九次全会上。在获得全会通过的《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制定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建立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赫然在列。

次月,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上任伊始,就冒雪踏访了大别山。在大别山革命老区调研座谈会上,李鸿忠算了四笔账:“算历史账,我们无限怀念;算感情账,我们十分惭愧;算政治账,我们责任重大;算发展账,我们心情急切。建立试验区,是老区人民所盼所想,是湖北区域经济发展所需。”

由此可见,湖北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具有改善老区百姓生活和协调区域均衡发展的双重使命。

2005年和2011年,胡锦涛总书记两次来到湖北视察,都强调湖北要“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告诉《决策》:“湖北要实现这一目标,本身就具有两大短板:一个是鄂西的武陵山少数民族地区,一个就是鄂东的革命根据地大别山地区。”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建设大别山试验区的举措,就是在补齐区域发展的短板。

由于地缘上的接近性,在此之前,武汉城市圈战略其实也包含了湖北的大别山地区。但是,秦尊文分析说:“武汉城市圈战略的重点显然是在城市,以武汉为核心,受益较多的是鄂州、黄石等靠近武汉中心城区的地方。”如此看来,解决发展的不平衡,新的扶持政策就显得十分必要。

实际上,在大别山地区建立一个发展试验区的想法由来已久。

这一设想的最早雏形出现在2005年。当年6月,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罗豪才率致公党中央及国家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在大别山考察后提出了建议建立大别山绿色扶贫实验区的意见。

彼时的提议还只是一个扶贫意义上的构想。

2009年11月,湖北省政协委员视察团根据年初制定的计划,开展了有关“大别山区扶贫开发工作情况”的专题调研,在深入走访和广泛听取建议的基础上,视察团在最后的调研报告中提出:借鉴“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的经验,从促进发展入手,先期在我省设立“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统筹发展试验区”,把大别山区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并纳入全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视察报告引起了湖北省领导的高度重视。

在次年1月的湖北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一份名为《关于设立“大别山革命老区统筹发展试验区”的建议》的提案被提出。随后,湖北省发改委给予了答复。

试验区的设想更加丰满,已经从单一的扶贫层面升级为立体化的统筹发展。

2011年2月,“支持建设湖北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被正式写入湖北省“十二五”规划,并在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获得通过。同月,试验区建设正式启动。李鸿忠在启动仪式上强调:“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不是简单地补发展的课,而是要建成科学发展的示范区、解放思想的试验区、艰苦奋斗的创业区、民生改善的先行区。”

2011年11月,湖北省印发《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规划(2011-2020年)》。在规划中,建设“四个大别山”的主要任务更加细化,“围绕产业培育,建设发展的大别山;围绕资源优势,建设红色的大别山;围绕可持续发展,建设绿色的大别山;围绕民生改善,建设富裕的大别山”。并且,“三年实现明显变化,五年实现大变化,十年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时间表也被明确提出。

输血与造血

试验区的情况究竟是个什么样?

在湖北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一份关于“加快大别山试验区县域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中,试验区发展的困境可见一斑。“特色农业产业附加值不高、工业基础薄弱、旅游业开发程度低,”一道道的枷锁拖住了大别山发展的脚步。2010年,在湖北省80个县市区县域经济综合排名中,纳入大别山试验区初期启动范围的8个县市发展滞后,其中5个县排名60位以后,有的县市还出现大幅下滑的趋势。

逐一打破束缚发展的瓶颈显得迫在眉睫,一系列含金量极高的政策应运而生。除了常规的财税政策支持,湖北省此番强化了省直部门对试验区的对口支持力度,要求各单位在项目和资金上优先安排试验区县市。

湖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湖北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建设的意见》,即“8号文件”中明确罗列出10条支持政策,涉及到省发改委、财政厅、扶贫办、国土资源厅、交通运输厅、人社厅、水利厅、农业厅、住建厅、林业厅。例如,发改委和财政部门,每年要为试验区县市安排1000万元预算内的投资项目或者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国土部门每年须为相关县市安排1亿元规模的基本农田整治项目等等。

湖北省委财经办(省农委)副主任王述华对此的评价是:政策的含金量之高,一方面体现在呈现量化的支持任务上,每年须拿出多少真金白银,白纸黑字,估算下来每个县每年的项目资金安排力度就有3个多亿;另一方面则贯穿在政策的延续性中,支持不是一阵风,而是一定5年。

以占据试验区初期范围6个县市的黄冈为例,与省直部门的对接成效初显。33个省直部门出台支持大别山试验区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或实施方案。2011年,省直有关单位支持黄冈大别山试验区建设规划项目近200个。“8号文件”中的十大规定动作基本落实,共扶持项目资金19.922亿元。

黄冈市农办副主任郭金城告诉《决策》:“今年4月16日,省委、省政府在黄冈召开现场办公会,会后下发的会议纪要中,明确了对我们黄冈市的6个方面18项扶持政策。按照我们市长的说法,这是黄冈建市以来省里给我们最大的红包。”

当然,输血式的扶贫方式只能算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大别山试验区的发展更需要强大的内生造血机能。

正如李鸿忠所说:“建设大别山试验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不能沿袭传统思维,单纯依靠政策推动和国家扶持,而要把改革创新作为试验区发展的根本动力。要深入解放思想,创新体制机制,善于用市场的办法、改革的办法、开放的办法解决问题、破解难题,形成有利于发展的环境和文化,聚集更多资源投向革命老区。”

被李鸿忠称为“黄冈市跨越发展代表作”的红安县,正是凭借着“不等不靠”的自力更生创造出惊人的红安速度,两年内三次调整工业园区的规划。2010年底规划的18平方公里,仅一年的时间就扩展了近一倍,到今年4月又扩展为42平方公里。针对土地指标限制这个普遍性的难题,红安县组织实施国土整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项目,启动低丘缓坡地综合利用,采取迁村腾地、复垦增地、改荒造地、集约用地等途径破解困境。

除此之外,大别山试验区的各县市还在投融资机制、土地流转、吸引科技人才等方面进行着一场又一场的创新试验。

用有限的资源条件做无限的创新文章。对此,郭金城的感受是:“大别山试验区最大的要求就是创新,这个创新首先是干部的思想观念创新,过去我们有些干部是等、靠、要,等国家的政策,靠上面的资金。现在我们的观念变了,一方面要向上面争取政策,另一方面就是我们自己要努力,奋发图强。观念上的转变是试验区最大的创新。”

未解之题

“一去二三里,停车四五回;看了黄冈的景,永远不想走;走了黄冈的路,再也不想来”。这是民间顺口溜里对大别山地区交通不便的描绘。

2011年12月19日,寄托着几代人期盼的黄冈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正式通车。这条被誉为“大别山的红丝带”的公路全长458.65公里,贯穿红安、麻城、罗田、英山、浠水、蕲春、黄梅7县市,串起了湖北大别山境内最优质的旅游资源。

生态经济发展路径似乎是大别山试验区无法规避的选择。一方面,区域内丰富的生态资源为此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另一方面,国家主体功能区对其的定位和限制也决定了它不能走传统的工业化道路。

在大别山试验区,发展现代农业和旅游产业成为各县市不约而同的动作。对此,湖北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龚益鸣的看法是发展尚存困难。龚益鸣告诉《决策》:“目前大别山地区的传统农业改造乏力,形成大的农业基地,引进大的加工企业,这是关键;而大别山的旅游还没有产生品牌效应,规模尚小,县市间的旅游规划也是各自为政,景点之间存在过度竞争。”

当然,无论是发展现代农业还是旅游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是绕不开的槛。

秦尊文告诉《决策》:“在大别山试验区,武英、武麻高速公路通车,麻竹高速公路开建,石武高铁在大悟建设孝感北站,武汉至黄冈城际铁路加快建设,大别山与大都市的距离正在被拉近。”

与此同时,黄冈把整个长江沿线都纳入了武汉新港的范围,几百公里的长江岸线也成为大别山试验区发展的交通资源。

秦尊文分析,中部发展的四条主轴中,“两纵”的京广、京九线和“一横”的长江都在这里。大别山地区向南可以和昌九走廊对接,远一些可以连通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往北可以和京津冀地区,更大范围甚至是环渤海城市群连接,应该说这一区域还是具备对外沟通潜力的。但是目前该地的区位优势还没有凸显,主要是其间没有较强的城市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龚益鸣告诉《决策》:“目前,因为这一区域的力量太过弱小,阻断了湖北、安徽、河南之间的经济联系。中部经济要合作形成一个大的统一市场就显得特别困难。”

在探索大别山发展之路的议题中,湖北无疑是走在前列的,这场省级试验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中。

试验区的启动一年半的时间,从数据上看,发展成效显而易见。2011年,黄冈市GDP达到1012亿元,增速以14.5%名列湖北省之首。黄冈市委书记刘善桥将试验区比喻成集聚各种生产要素的吸铁石,温暖老区人民的取暖器,推动老区发展的发动机。

然而,因为长期滞后,大别山试验区的前路依然任重而道远。如何立足自身优势走出不寻常的发展路径,如何充分发挥剑指四方的区位优势,如何打造几个经济重镇拉动洼地的崛起,值得思考的未解之题尚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