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压力就是动力

时间:2024-05-10

◎农秀兰

从暑假开始,很多学生就进入了“准九年级人”的状态,每天疲于奔命在各个补习班之间,还请了家教,每天的作业堆积如山,晚上总是要做到很晚才能睡,早上还要早早地起床背英语。尽管如此,成绩还是没有多大的起色,导致部分学生越来越沉不住气,越来越不想过这种枯燥的生活。针对这一现象,我和这部分学生进行了交流,发现他们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没有计划性。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制定学习计划,机械地完成每天上课、做作业、上补习课的任务。

(2)学习缺乏主动性。他们不喜欢和同学讨论问题,也不喜欢请教老师,在他们看来,这些都是很没有面子的事情,因为他们总害怕被其他同学知道自己不够聪明。

(3)学习依赖性过强。他们从七年级开始就上各种补习班,也一直请家教,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已经习惯了家教,习惯了补习,从来没想过这些到底对我们有什么帮助。”

(4)学习方法有待改善。他们机械的学习态度势必引起学习效果的降低,再加上学习方法不够得当,也就导致了事倍功半的结果。

(5)缺乏和父母的沟通。他们回家后通常是一个人待在房间里,因为他们害怕父母的唠叨,也觉得没有必要和他们去多说什么,与其和父母去沟通,还不如自己在房间里发呆。

针对他们的这些问题,我从他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方法几方面对他们进行了引导和交流:

(一)学习原则的问题。学习的具体方法,往往因人而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但同学们也需要严格遵守一些共同的原则,因为它们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保证。

(1)自觉性原则。自觉性要求学生能够自觉地安排自己每天的学习活动,自觉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我们应当明确,当学习是一种自觉地行为时才更有效,特别是中学生的学习,主要依靠自觉来完成。如果把学习变成一种被别人压迫的行为,学习的动力就会减弱,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倦感,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2)主动性原则。主动性要求同学们对学习有热情,主动要求获得知识,不等待,不依靠,不耻下问。做如何事情,积极主动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学习也不例外。很多同学在学习中恰恰是缺乏这一点,不懂的问题宁可是烂在肚子里,也不愿意开口问一下别人。老师讲什么就学什么,不越“雷池”半步,很少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往往这些同学决不是一个问题也没有,而是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是十分有害的,必须改变。

(3)独立性原则。独立性要求中学生做事有主见,不轻信,不盲从,不人云亦云,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轻易受群体因素的影响。如果在学习中没有独立性,也就没有创造性,就不可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学习态度的问题。学习态度可以从三个境界反映出来。

第一层为苦学:提起学习就讲“头悬梁、锥刺股”,“刻苦、刻苦、再刻苦”。处于这种层次的学生,觉得学习枯燥无味,对他们来说学习是一种被迫行为,体会不到学习中的乐趣。长期下去,对学习必然产生了一种恐惧感,从而滋生了厌学的情绪,结果,在他们那里,学习变成了一种苦差事。

第二层为好学: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达到这种境界的同学,学习兴趣对学习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对学习的如饥如渴,甚至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们的学习不需要别人的逼迫,自觉的态度常使他们能取得好的成绩,而好的成绩又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更浓的兴趣,形成学习中的良性循环。

第三层为会学:学习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有科学的方法,有需要遵循的规律。按照正确的方法学习,学习效率就高,学得轻松,思维也变得灵活流畅,能够很好地驾御知识,真正成为知识的主人。

(三)学习习惯的问题。学习是否有成效,往往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思考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1)总是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很多同学在学习中习惯跟着老师一节一节地走,一章一章地学,不太在意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随着时间推移,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理不清头绪,记忆负担加重。越是到学习快要结束的时候,越会感觉到时间不够用,却还有很多事情无法完成,从而感到心神疲惫。

(2)追根溯源,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最忌死记硬背,无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问为什么,这样学到的知识似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3)发散思维,养成联想的思维习惯。在学习中应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不要孤立地对待知识,养成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长此以往,不仅能够促进智力素质的发展,也可以节约学习时间。

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学习的核心就是思维的核心,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提高智力素质,智力素质提高了,知识的学习会变得容易。所以上面讲的三个学习习惯实质上是三种思维习惯。

除此之外,我还补充了一些有关在学习中应该要注意的要点:

(1)多读书,注意基础。基础知识的掌握非常重要,通常,很多同学认为只要多做题目就够了,实际上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应当说,课本与习题这两方面都很重要,互相不能替代,但课本知识是本,做题目的目的之一是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2)多思考,注意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考是学习的灵魂。在学习中,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驾御知识的头脑。如果一个人不去思考,他只能做知识的奴隶,知识再多也无用,而且也不可能真正学到好知识。知识的学习重在理解,而理解只能通过思考才能实现,思考的源泉是问题,在学习中应注意不要轻易放过任何问题,有了问题不要急于问人,应力求独立思考,自己动手动脑去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做才有利于思考能力的提高。

(3)多重复,温故而知新。《论语》开篇第一句:“学而时习之。”道尽学宗,不断重复显然是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当然,这种重复不能是机械的重复,也不是简单的重复记忆。我们主张每次应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重点,不同的目的,这样每次才会有不同的感觉和体会,一次比一次获得更深刻的认识。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就是在这种不断的重复中得到升华。

中考的任务是艰巨的,九年级的生活是艰苦的。其实,压力本身只是一种事物或者一种现象,它的客观存在并无好坏之分,往往是因为我们没有正确地对待它而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压力和机遇是并存的,当你能在压力中游刃有余时,相信你会说:压力就是动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