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问学”为抓手 绽放课堂精彩——试论“儿童问学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4-05-10

◎陈红娟

一、审视:“教学问”模式下“沉默”的小学英语课堂

新课程实施以来已有一段时间,但许多学科的课堂教学仍呈现“教学问”的形式。其中,教师的“教”在先,学生的“学与问”在后。在其中,古人所云的“上所施下所效”正是对该教学理念的有效概述,即教育者位于“上”是教的主体;而被教育者位于“下”,是“教”的受体与“效”的载体,“教”者与“效”者之间在地位上高下分明,这不是一个完整的等价关系。

从小学数学的课堂实践可以看出,“教学问题”的特点非常显著。旧有的教学模式始终要求学生安安静静的坐着,教师严肃认真,不断灌输知识。在此过程中,老师扮演着单方面的互动表演者的角色。学生是这种表演的观众。他们只是利用表演的内容。他们有时赞扬和赞美老师的精彩演绎。他们没有给出评论或发表的机会。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如果是新课堂,数学课堂一般会按照:首先,教师回顾以前的重点内容,之后教师根据课程计划进行教学,然后老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最后是以作业形式巩固知识点。如果是复习的,请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首先,教师向一个方向教导答案,然后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纠正,最后教师以作业形式给出作业。学生回顾。可以看出,在“教学问题”的背景下,学生远离“教与学”的中心。如果是复习课或评卷课,则按照如下步骤展开:首先是教师单向讲授答案,其次是教师让学生在课堂订正,最后是教师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复习。可见,在“教学问”背景下,学生远离“教与学”的中心。

“教学问”式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诸多不利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教”的单向性和狭隘性。在教与学中,教师的“教”往往是高高在上地强力灌输,教师有时会为了一句话的意思让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背去翻译,而并没有了解学生对相关概念的记忆是否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记忆方式,这样就没有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二是学生“学”的被动性和机械性。在教与学之间,学生所学全部取决于教师所教,而且学生不会对所教所学的内容产生质疑,因此,学生的“学”只是指消化课堂所教,而非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三是与这样的教、学随之而来的是“问”的屏弱不堪甚或严重缺席。久而久之,对基础差胆量小的学生来说,要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确实不容易,因为要承受教师的指责和被同学嘲笑爱出风头的风险。在教与学之间,学生更多承担了听众角色,只是偶尔的发问,课堂较为沉默。

二、审思:“儿童问学课堂”让学生走进真实有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新课程实施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教学

由上可知,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科任教师普遍盛行的“满堂灌输”迫使学生大多只能被动、机械地接受和死记,从而导致小学数学课堂单向受控于教师,小学生的课堂沉默和学习兴趣不浓现象比较常见。实际上,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依赖于二者的有效互动。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就提出:应该让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担教学的责任。在我国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注重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今天,更需要关注和研究如何让学生“问”。“问”是“学”的起点,人的思维是从“问”开始的。只有“会问”,才能“会学”。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也曾经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

三、探究:创设情境,引导自主“问学”

为扭转“教学问”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低效局面,迈向“儿童问学课堂”模式,需要积极引导小学生的“问学”。“问学”,顾名思义,即由“问”而“学”、因“问”而“学”、先“问”后“学”、循“问”而“学”,“问”与“学”相得益彰,共生互动。

在实际教学中,儿童的学习始于“问”,即从问题开始,在问题的驱动下进行学习探究,在探究中解决疑惑,在解惑中生长智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变换“提问”角色,打破单向交流模式,越来越多地激励小学生思考,尽可能多地安排师生、生生互动情景,使“课堂活动化,活动交际化”,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转变观念是主要的

面对课堂教学改革,很多老师都很担心:老师不讲,学生怎么学会?学生会不会自学?学生讨论交流展示,秩序会不会乱?会不会影响学习效果?这些观念都反映了老师们的观念需要有所转变,老师要相信学生,学生能够自己讲明白的地方老师绝对不要干预,学生能自己领悟的地方老师不要强制,学生能自己纠正的地方老师绝不代替,问题发生在学生身上,学生的思维碰撞展露无遗。教师的教更多的是提拔、鼓励、欣赏、提醒、引导、教师在“该出手时才出手”,通过几个追问,“打破砂锅问到底”,让学生们透过现象看本质,让学生的思维看得见。

参考文献:

[1]赵章靖,李贵庚,路书红.从“教学问”到“问学教论纲—兼议创新型人才培养[J].社会科学沦坛,2014.(2):201.

[2]张传隧,周卓荣.学生“问学”意识和能力培养「J].中国教育学刊,2007.(6):53.

[3]常相波.问学课堂:指向儿童真实的学习[J].教育视界,2016.09.

[4]潘文彬.指向核心素养:儿童问学课堂的意蕴[J].江苏教育研究,2016.(10):20-2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