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黄洪桥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一种适合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机制。从学生学情出发,根据数学课的特征以及导学课堂“先学后教”的理念,确立了同伴导师制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归纳出了操作性较强的农村初中数学同伴导师助学模式的研究策略,从而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较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升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同伴导师;1+N;捆绑式评价
一、初中数学“1+N”同伴导师助学模式的背景分析
1.课改深入推进时班级小组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呈下滑趋势
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研究小组数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势在必行。深入课堂观察,我们发现数学课堂组内交流时怎样让倾听者的有效性最大化是决定课堂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比如,组内交流时,虽有同伴的及时介入,同伴以什么的身份介入就能达到帮助倾听者乐于倾听的目的;又如讲解数学习题时,同伴如何就题设计讲解的流程才能让倾听者快速听懂;又如检测数学知识的达成时,同伴怎样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设计检测习题才能符合倾听者的最近发展区,以检测倾听者对新知的掌握程度……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在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中植入数学同伴导师制,让数学同伴导师很好地融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那么,怎样发挥数学同伴导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提升同伴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呢?为此,笔者对本校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访谈。访谈发现:同伴导师讲解时,徒弟似懂非懂,做题依旧是无从下手;同伴导师讲解时徒弟听懂了,但涉及具体习题求解时不确定用哪一个知识点,即便想到了相应的知识点,也总是没有把握,更多的是不知道如何去使用这个知识点;经同伴导师讲解后,徒弟才发现自己不应该出现的错误频繁出现。这些现象反映出两个问题:一是数学同伴导师指导时,没有体现受导学生的主体性,受导学生没有接受亲自体验解题举一反三的发展过程;二是数学同伴导师没有很好地体现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示范性和指导性,不能教会同伴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2.同伴导师是小组合作深入推进和课改教学高效发展的需要
如何有效地引导小组从原有单一行政小组模式的教学管理向行政小组与学科教学小组共存模式下的教学管理转轨,探索新模式下的学生学业、生活、品行指导方式和策略,从而有效推动小组同伴互助方案的实施,是当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班级小组同伴导师制管理就是一种很好的辅助形式。为此,我们不得不重视班级数学同伴导师的培养,每个小组数学同伴导师能力的发挥直接影响着该组成员数学学习的发展方向。建立合理的数学同伴导师助学模式,它能改善数学合作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对原有知识和新知识的信息进行加工;在课堂上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激发受导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受导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初中数学“1+N”同伴导师助学模式的研究途径
1关键词的概念界定
(1)同伴导师。本课题中的同伴导师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够指导同伴自主预习、课堂学习、解难答疑的学习同伴,是组内同学对知识进行合作探究、有效展示和点评的组织者和发起人,也是组内有效开展德育教育的示范者和引领人。
(2)“1+N”。含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指的是1名数学教师带N名学生数学同伴导师,就像1名博导带多名硕士研究生一样,对学生同伴导师进行指导、激励、评价等多种形式的培养;第二层意思指1名学生同伴导师带N名同伴同学,开展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交流活动。本课题的研究侧重于1名学生同伴导师指导N名同伴同学,这里N名学生可以是同一个组的同学,也可以是不同组的同学。
(3)捆绑式评价。 是指对同伴导师组合中的施导学生和受导学生二者的学习成效进行捆绑评价,即对受导学生的评价通过一定的量化形式作用在同伴导师的评价上,同时同伴导师的评价结果亦可转嫁到受导学生的评价上。
2.同伴导师助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有效解决方法
(1)在合作导学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中,同伴导师何时介入?同伴导师怎样帮助受导学生解决数学疑难问题?
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有小组合作学习,同伴导师必须介入,介入的时机就是小组合作交流环节,在组内A层学生对好导学案中的答案之后,组内马上进行師徒结对的同伴导师制的合作学习,各同伴导师(师傅)首先摸清受导学生(徒弟)本节数学课知识内容的最近发展区,这一环节最好先让徒弟说题,讲述自己尽最大努力能说明白的知识点或过程,并说出自己的说题困惑,此时师傅必须认真倾听,要心领神会,待徒弟说完后及时给予补充或纠正,还要进行解题技巧和方法策略的提炼,必要时还要进行出题抽测巩固。各同伴导师要结合徒弟数学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帮助徒弟弄明白最大限度的数学疑难问题。对于数学导学案中,超出徒弟最大能力范围外的疑难问题根本不用讲解,但师傅自己要力求弄懂。
(2)如何激发师徒双方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解决徒弟厌学不愿做和师傅厌教不愿说的问题?
初中学生层次分明,受家庭环境影响,部分学生很早就放弃了学习,尤其是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早已消失殆尽。首先数学老师要考虑到各个能力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情况,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师徒双方的学习积极性。而其中制定合理的同伴导师管理策略、运行机制以及晋级模式和成效评价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障。首先,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情,发挥班级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主题班会,制定适合本班的同伴导师制合作学习方式的管理策略。制定策略时,师徒双方必须结合彼此双方全面统筹考虑,再结合其他师傅和徒弟的管理策略,综合起来形成本班的师徒结对学习的管理办法,这有利于师徒双方自主管理,相互监督,共同进步。其次,对于同伴导师人选要进行公开民主的选拔或结合自荐互荐、自主选择、定期更换的原则进行推荐,便于满足徒弟的心声,促进师徒的有效沟通,提高师徒结对学习的有效性。第三,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同伴导师的晋级模式和成效评价,提升同伴导师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三、初中数学“1+N”同伴导师助学模式的研究策略
1.数学课改实验的发展孕育着数学同伴导师助学模式的构建
(1)借助班级小组建设,宏观制定同伴导师模式的管理策略。由于各班小组建设稳定,充分调动班级每位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思考如何制定同伴导师制合作学习的管理策略。让学生从本班的学情出发,结合同伴导师和受导学生个体的主观感受,来共同商议制定适合本班的同伴导师制合作学习的管理策略,再结合三个年级不同班级的管理策略来提炼出能推动学校课改不断发展的学校同伴导师模式的管理策略。如班级可制定数学同伴导师学习契约,师徒学习契约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全面地概括本班数学同伴导师和受导学生双方在德育和学习两方面的应遵循的契约式条例,这一契约可以扩大到不同年级,从而提炼出学校数学同伴导师模式的学习契约,形成学校契约式文化。
(2)通过民主推荐、师徒互动,完善数学同伴导师助学模式的运行机制。备课组应集体商议同伴导师的选拔标准、培训要求和师徒双向选择原则。当然,各班选拔数学同伴导师的标准是基本一致的。选上的同学还得在班级进行就职演讲,并接受全班同学的监督。与此同时,在正式上岗前,数学教师还得对准数学同伴导师进行岗前集中培训,强调同伴导师在指导受导学生时要体现主体性、指导性和示范性。数学同伴导师既要对数学文化知识作指导,又要对思想发展、人格的形成作指导,真正做到德育与教学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统一。随后,本着双方自愿、合理调节的原则进行双向选择、师徒结对。当然,随着同伴导师制合作学习方式的深入推进,学生同伴导师的能力会逐渐提高,发展到一定阶段,同伴导师的人选可以轮期更换,并由此可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同伴导师。
(3)建立多元晋级的评价体系,推进同伴导师助学模式的持续发展。为提高师徒双方学习的实效性,特以捆绑考核来评价同伴导师的有效性,我们可将第一层次、第二层次、第三层次的同伴导师对应评定为高级导师、中级导师、初级导师,对于综合能力特别强的个别学生我们定级为特级导师。其晋级模式如下:初级导师→中级导师→高级导师→特级导师。学生同伴导师的评价等级可累计纳入到每月的个人评价和小组团队评价中,使学生的付出得到应有的肯定。另外,对应等级的同伴导师可颁发相应的证书和奖品。考核办法要结合数学教研组阶段主题活动来制定。比如,开展数学同伴导师经验交流会,让数学同伴导师近距离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活动中孩子收获更多的是责任、信心与能力。
2.深入数学课堂观察,深刻理解数学同伴导师的重要作用
(1)积极开展数学课堂诊断,重点关注数学同伴导师的合作效度。深入班级观课时,在教师说明需要进行同伴互助时,实行“人盯人”、“兵教兵”。这样的结对互助可以帮助每一位学生,尤其学困生、后进生,不被抛弃,能在基础知识上过关,在基本技能上知道数学基础习题的求解步骤。如在学习有理数除法以及乘除混合运算法则时,教师课堂上可穿插师徒结对帮扶解决计算问题,由师傅指导并考核徒弟过关,每组通过考核的师徒加2分,具体片段如下:
组1师:(-18)÷(-65)符号怎么定?为什么?
组1徒:负负得正,正号。
组1师:正号可以省略不写,接下来变成18÷65,然后怎么做?
组1徒:除以65可以变成乘以56,就变成18×56,约分就是15……
组2师:-15÷3×(-56)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第三步呢?
组2徒:第一步先定符号,是正的;第二步算15÷3,第三步算×56。
组2师:定下符号后,就像小学那样从左往右算,你现在可以订正了……
组3徒:4.5÷(-35)÷334=-4.5×53×334=-0.5×5×3×4=-30。
组3师:带分数先化成假分数334=154,在变成倒数415,4.5可化成92,重做。
组3徒:4.5÷(-35)÷334=-92×53×415=-2。
组3师:对了,现在我改变题目你来做一下:3÷(-32)÷113。
组3徒:……
老师:现在请各组通过考核的徒弟举手,各组推磨打分……
同伴导师的作用在于师傅指导、帮助徒弟理解新知内容,找出运用时发生的错误,并监督其订正,在此基础上考核徒弟是否已经掌握,考核的方式可以是:提问式、复述式、变式训练等。同伴互助的意义,就是将所有不同能力和不同基础的学生送到同一个平等的平台上,是数学基本算理课的一个重要的“整理”过程,是教育公平的体现,也是实现课堂后面环节的重要铺垫。
另外,我们可制定课堂教学调研方案和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观察评估量表,组织本校一线数学骨干教师深入课堂观察,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诊断来研究同伴导师助学模式的策略。结合同伴导师的不足提出一些可操作的改进策略:如师徒结对环节,一对一帮扶交流,强调徒弟说题的重要性,要落到实处;领学抽测环节,学习主持人应合理分工推磨抽测以查看前两个环节的完成度,随后根据抽测情况安排大展示人员;同伴導师讲解时,不能一味以说为主,应结合黑板演示、纸质书面示范、徒弟复述、导师变式等方式关注徒弟的有效学习,从而达到导师灵活教会徒弟学会学习的目的。
(2)大胆尝试数学说题展示,充分展现数学同伴导师的综合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课堂观察的重点也逐步转移到同伴导师制的实践与研究。为了更好地体现同伴导师在小展示和大展示的重要作用,数学组可在不同年级结合近期教学内容开展“数学同伴导师说题展示比赛”,旨在通过比赛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既可以展示数学同伴导师的说题风采和数学思维的无限魅力,又可以激发同伴导师学习数学的兴趣。
(3)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转变了教师的数学教学行为。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在数学同伴导师的助学模式构建改变后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了可喜的改善:教师主动“放手”“放心”,师徒结对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受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方式也得到了改变,他们能在同伴导师的指导下自觉地从问题本质出发,考虑到知识点之间点与点、面与面的联系。在平时的合作学习中,学生变得乐于和老师、同学交流,学习效率提升,数学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明显加强,数学成绩也明显提高。总之,数学同伴导师模式的构建改善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提升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四、反思与展望
由于笔者缺乏同伴导师助学模式构建必须的技能和深厚的理论基础,数学同伴导师捆绑考核、晋级模式以及多元评价体系还有待借助网络评价平台及时跟踪统计。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还得组织更多的说题展示、经验交流等丰富的实践活动,并从校内推向校外,让数学同伴导师的团队能量辐射到更广的范围。
参考文献:
[1]赵加琛、张成菊著.学案教学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2]夏雪梅著.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市袁浦中学 31000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