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陈卫华
摘要:新课标指出高中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要注重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树立。高中政治是教学内容包含最多政治因素、道德因素、教育因素的一门学科。因此,想要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其重要的举措就是要在高中政治课程中渗透德育教学,要不断挖掘政治教材中的教育内容和德育素材,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将浅谈德语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开展实践措施。
关键词:高中政治;德育教学;德育渗透
将政治纳入教学科目之中的根本教学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一批高素质、高内涵的综合性人才,其强调以德育人、以理服人。但是,在目前大多数高中学校中,由于高考的巨大压力,教师们都以提高政治成绩为教学目标,他们忽视了政治的教育价值,这使得高中生在政治的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培育健全的人格。因此,教师应当改进政治教学的不足,积极发挥其德育教学功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1]。
一、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潜移默化地将德育渗透于教学中
政治教师是德育教学工作者,其素质品格最能够影响学生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因此,为了发挥教师的表率和榜样作用,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方式,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首先,教师要把握当今时代的主流文化,提高自身的德育能力,为学生设计具有感染力和时代性的德育教学方式。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德育观和价值观,要不断获取新的德育知识,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其次,教师要以自己的行为带动学生投身于现代德育建设中去。教师要以自己日常生活和工作的言行举止、待人处事方式以及外在性格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塑造健全学生的人格,要利用德育教学与学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与学生成为良好的合作伙伴。
二、不断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实施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开展德育教学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要立足课本教材,以课本中的德育素材帮助学生体验道德情境,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例如,在高一经济学的讲解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教材内容中的人民币的设计理念,教师要对设计理念的情感内容进行深层讲解,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以及想要为国争光的远大理想。除此之外,教师要注重利用教材中的典型案例,要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其进行表述,让学生通过案例情境亲身感受其中的情感和精神。例如,在学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实例为学生表达革命先烈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让学生体会中国共产党信念的真正含义,让学生感受道德精神的伟大力量,激发他们内心的民族荣誉感和责任意识。
三、为学生组织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实践中获得德育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生活的具体事例设计德育活动,让学生通过现实发生的事去思考和探究道德的重要性。而且,鲜活的实例能够让学生在德育教学中不再感觉枯燥无味,他们会更容易接受德育教学。其次,教师要让学生进行课外的实践活动,通过学生的经历渗透德育文化。例如,在学习《财政与税收》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经济国情,然后让学生去收集当地各种行业的税收情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去了解我国的财政和税收现状,理解有关的知识。
四、加强时政热点的利用,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施德育教学
由于现在信息技术特别发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了解当今的时事新闻和热点话题,有些学生甚至对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为了更好地将德育渗透于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将时政热点中的道德因素挖掘出来,利用其促进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国情,促进学生思想与时俱进[2]。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这些话题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对实例的讨论和思考追求真理,明确德育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帮助学生在共同的探讨下解决内心的疑惑。这种交互性的学习模式能够活跃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种教学环境中,教师要注意尊重学生的观点,要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这样学生才能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才能不断拓展他们的思维。
五、总结
总而言之,德育教学是一门具有科学内涵和艺术文化的教学模式,想要在高中政治中开展德育教学就要注重教学方式的科学性和创新性。教师要运用所掌握的教学技巧不断地丰富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同时,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更多的道德法律知识,要将教材内容与德育知识巧妙地结合起来。这样德育才能更好地渗透入政治教学之中,学生才能在政治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
参考文献:
[1]李素梅:《浅析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术期刊《速读(下旬)2016年8期
[2]吳伟星:《浅谈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学术期刊《课程教育研究》,2015年34期
[3]吴磊:《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德育》,学术期刊《新课程·中学》,2016年11期
(作者单位:广西灵山县第二中学53540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