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李 兵
合肥高新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途径研究
■李 兵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结合,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是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又是抢占新的国际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推动我国经济在更长时期内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就合肥高新区而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是选准重点产业;二是提出实实在在的培育途径。本文主要结合影响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企业组织、创新能力、产业结构、人力资源、重大项目等因素,探讨合肥高新区战略新兴产业培育的途径
第一,转变企业组织形式:扩大企业规模,形成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
国内外产业发展表明,产业集群已成为推动产业发展最强劲的动力。扩大企业规模,引进和发展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集群,对推动高新区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扩大企业规模,围绕核心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形成强有力的牵引力。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扩大企业集团,培植一批年销售收入过百亿的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二是重视关键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使一批主导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国内甚至是国际市场上能够处于领先地位。三是重点支持龙头企业承担国家科研项目,并加大对重大项目产业化的配套支持。
其次,合理产业布局,打造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集聚。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以科技创新试点市示范区新能源产业基地为载体,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结合合肥高新区在电力系统产业方面的传统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智能电网技术和有关产业;结合合肥高新区在元器件和材料方面的优势,积极发展节能环保装备和有关材料产业。又如生物医药产业,要加强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生物药品的研究开发,重点发展新型疫苗、重组蛋白质药物、生物技术加工天然药物、生物分离装置试剂及相关检测试剂、中药创新药物、中药资源可持续再利用等。重点建设合肥生物医药园,整合科研力量,实现资源共享和规模化经营,建设园区公共平台,包括生物医药、现代中药和化学合成药的研发中心,技术及装备产业化研发中心和中草药医药研发中心等,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再次,加快市场化进程,推动产业内部纵向一体化分工,形成和延伸产业链。一是围绕龙头企业,依托关键产品、关键技术、推动上游企业与产品联合,实现产业链延伸。如电子信息产业要向信息服务业拓展,新能源产业要向应用、研发延伸。二是加强产业链薄弱环节,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发展富有生机活力的产业集群。比如电子信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研发设计实力和营销环节薄弱,而信息设备制造环节产能过剩。这就需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关键技术提高研发设计实力,加强市场营销才能使整个产业链升级,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第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
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着国外的技术竞争甚至“打压”等诸多内外部因素,因而要立足于以自主创新推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合肥高新区作为全省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要充分利用科技、人才、区位、产业等优势,搭建创新平台,聚集创新资源,建立一套从技术研发、技术转移、企业孵化到产业集群的创业创新和产业培育体系,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瞄准电子信息、公共安全、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孵化培育一大批高科技中小企业,促进企业创新发展。要积极支持企业以资本、技术、产权等为纽带,采用形式多样的利益共享机制,与高校、科研院所结成技术战略联盟,形成产学研合作机制,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要积极完善融资体系,助推创业型企业成长;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技术创新的中介机构,搭建技术创新的服务平台,营造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和氛围。
第三,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产业结构效应。
合肥高新区除公共安全(含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外,还有家电、汽车及装备制造业产业等支柱产业,其中,家电产业聚集了格力、美的、荣事达三洋等国内外龙头企业;动漫及服务外包企业300余家。而公共安全(含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年所占比重不到20%,与家电、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差距还很大。由此可见,合肥高新区产业结构是有待优化的,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加大对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新材料等产业的扶持力度,出台相关优化产业结构的鼓励措施,统筹协调部门、地区、行业关系,打破行业壁垒,形成发展合力,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
为发挥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溢出效应,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的企业做大做强,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发展比重;二是保持家电、汽车及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提高产业技术含量和入区门槛,促使产业协调发展。
第四,优化人才资源:实施人才战略,打造人才高地。
人才是第一资源,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人才需求更甚。要实施人才战略打造人才高地。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与高等学校特别是在肥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通过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实施重大项目等方式,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依托知名跨国公司、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其他培训机构,引进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了解国内外市场经济运作规律、熟悉国际规则和惯例、能参与国际竞争的高素质外向型人才。
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战略,加大工作力度,重点围绕战略新兴产业,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就近取才,务实推进。深化与中科大、合工大、安徽大学的战略合作,加大宣传,营造氛围,搞好服务,出台政策,吸引更多的大学师生入区创新创业。体现关怀,留住人才。高度重视高科技人才的住房问题,建设一批面积适中的人才公寓、公共租赁房,采取先租后售的方式,帮助人才解决住房困难。对专家和高级研发人才提供“拎包即住”、兼具办公功能的精装住房、酒店式公寓。此外,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各项人才政策,帮助解决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实际困难。
第五,落实重大项目建设:促进重大项目数量优势向质量优势的转变。
高水平的大项目好项目是构建高端产业和自主创新高地、优化区域产业发展环境的重要载体,合肥高新区应重点落实重大项目建设,如促进光电显示、新能源、生物医药园、动漫主题公园、示范区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快落地,早开工;推动长安30万辆微车、赛维LDK、美的中央空调等项目快建设、早见效等。同时,高新区要明确产业发展重点,力争重点项目,引进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优、辐射能力强的重大项目,推进产业聚集,优化产业结构,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