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 张彩玉
一位归国留学生说:“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10个中国学生的答案往往差不多,而在外国学生中,10个人或许能讲出20种不同的答案,虽然有些想法极其古怪离奇。”这个例子说明,我国的教育比较注重学生“求同思维”的培养,而忽视其“求异品质”的塑造。把学生的思维框定在机械性的思维界域内,会使他们的思维失去活性,一旦遇到较为复杂的事物、现象,他们便会束手无策,不知其解。所以,教师还是应该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拓展。如何更好地开阔学生思路,引导学生从各方面、各层次思考问题,让课堂内容更丰富。笔者经过观察与实践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传统的课堂提问多从语法角度,语言知识点、教学重、难点角度出发,容易忽略思维的广度。在教学课文时,教师习惯于根据课文内容编排问句,然后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关信息。如学习《开心学英语》第七册第五课的课文《A Magic Hat》,教师会提炼A 部分的问题,这样做有必要,也有一定的意义,可以考查学生对语篇的整体理解情况。但仅有这些问题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该有所创新,以更好地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就这堂课而言,还可以设计出B部分的问题。
B部分的问题具开放性,显然比起传统的特殊疑问句和一般疑问句来讲更有意义,它们不是为了提问而提问,为了进行语法训练而提问,而是真正地从学生认知角度、思维的层面启发方向,结合教材内容实际情况加以“意义化”的修正和设计。学生能对这样的问题进行同样有意义的思考、语言组织和回答。设计开放性问题可从这些词入手:How...?Why...?If...?Suppose....?如:“Suppose today is very hot.What can we do to pass a hot day?What do we need?”学生会现场生成许多精彩的词句:“We can go to swim.We can eat icecream.We can wear a dress....”学生生活经历不同,生活背景不一样,答题的角度也会很不一样。教师设计问题时必须紧紧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视角,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只有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
猜测游戏因其信息少的特点,很容易激起学生参与和挑战的兴趣。各种猜测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其进行积极思维。常用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字词留白猜测。在知识的教授前留给学生猜测思考的空间,让教学不再是简单的一种“告诉”。如教学时为了突出某个新词,用填空的方式,让学生推测这是个什么词。像学习“The hungry caterpillar”一课,将hungry 隐去而以括号代之,要求学生根据可知部分去想、去思考未知。学生的答案是多姿多彩的:“The beautiful caterpillar,the ugly caterpillar,the lovely caterpillar...”在教师提示课题前,学生的好奇心已被大大地激发起来,无疑,这个课题的引入是成功的,既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又拓展了学生的词汇。适当留白,给学生留下了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
2.情景想象猜测。想象是发散思维的源泉。只要我们在课堂上积极创设各种情景,设置发散点,引导学生去想象,孩子们是乐于想象的,因为想象会给他们带来无尽的欢乐。想象会让学生思如泉涌,当各种新、奇、怪的点子层出不穷时,想象能让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千姿百态,能让课堂变成一个欢乐的海洋。如学习“What’s the matter with...?”的句型后笔者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哭泣的婴儿(图1),让大家猜猜她为什么哭?学生的答题热情高涨:“Maybe she is hungry.Maybe she misses her mummy.Maybe she needs water.Maybe she needs milk...”精彩语句纷至沓来。又如复习现在进行时态,笔者用简笔画简单勾出一间小屋,并画上一个人,为了进一步激发大家的兴趣,在征求大家的意见后,给它取了个名字,然后要求大家想象他正在干什么。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He is singing.He is dancing.He is crying...”在巩固一般过去时态时,画一个汗流满面的小男孩(图2),让大家猜猜他刚才干了什么“What did he do?”学生的答案同样会很丰富:“Maybe he played football.Maybe he planted trees.Maybehewashedhisclothes.Maybe he helped his father...”
图1
图2
3.有形物体猜测。在教学活动中,将物体的信息隐去一部分,让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积极思考后作出判断,这是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这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如:在任务设计时,把相关物品事先用布或其他遮挡物遮住一角,让学生进行猜测,这种活动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进行语言的巩固与锻炼,使学生的参与面广思维宽。还可以在课前把某物品的图形处理成剪影形式,让学生通过观察该物品的影子进行猜测,最后再从这个剪影中现出物品的原形,这大有神奇魔术的意味。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如果不能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教师要善于借助各种物体,进行相应的加工处理,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小学生长于形象思维,充分让学生再现表象,发挥想象,并用语言描绘出来,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我们的英语教材都配有插图(教学挂图),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仅将这些图作为一个创设情境的辅助手段,很少引导学生去仔细观察图上的内容,更少让学生主动发问。笔者在使用教学挂图时,则常常喜欢让学生看图提问。当学生通过观察提出问题“Who is she?Where’s she from?What’s her job?...”等问题时,他们对课文的难点、疑点也就有了大致了解,在此基础上再有针对性地学习。坚持巧用插图,既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又能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
在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活动时,为了取得最佳效果,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引起注意。
1.少评价,以量求质。不论学生的想法如何,只要没有离题,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尽量不做出任何评价,让学生无拘无束,自由奔放地发散思维。通过思维共振,互相启发,互相激励,争取在最小单位时间内产出最大单位的语言输出。
2.多关注后进生。后进生基础不扎实,但思维灵活的不在少数,发散思维活动是个可以让学生施展拳脚的地方。教师可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帮他们找回自信,使不同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自身价值。
3.民主教学。课堂上学生规规矩矩地坐着,面无表情地看着,唯唯诺诺地举手,小心翼翼地回答,这种课堂气氛会扼杀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只有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身心愉悦,有安全感,学生才能自由地、敏捷地去探索,创造火花才会迸发。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是获得聪明。”因而,英语课堂教学,应通过多种途径,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避免思维过程单向定式和思维方法刻板僵化。英语教师也应本着高度的责任感,有意识地采取多种方法朝着此方向将学生培养成21世纪的创造型人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