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 方慧燕
近年来,由于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都凸显出了一定问题,并且传统语文教学的目标也已经不适合新时期的发展。在新时期下,教育领域为了积极响应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号召,应该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纳入到教育教学目标中。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将语言和思维统一,将创新思维渗透到语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四个模块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统一体,因此创新思维不仅有一般思维的特征,同时也有和一般思维不同的特性,其具有非常丰富的品质特性,具有灵活性、综合性、新颖性、多向性和敏锐性的特点。因此,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观察和看待问题,用新的观念去认识事物并解决问题。近年来我国的素质教育改革在不断深入,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依然采用固化和陈旧的教学模式,教学流程基本固定,并且教学的方法也具有单一性,在实际的课堂中注重知识而非学生的思考,往往用一些不需要思考的答案来代替学生的发散性思考,这样严重导致学生的思维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双重特点,在初中语文学科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理想价值,教师应该灵活应用这些理想价值来培养学生的素养。这就要求教师要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进,采用讨论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创新思维要具有新颖性,就要求学生要从新的角度、采用新的观念看待事物、认识事物并进行思考。而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沿用的是固定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按照作者简介、写作背景简介、段落讲解、词句分析以及中心思想体会这样的流程开展教学,并且教学过程中也倾向于将知识传输给学生,如果学生的思维偏离了标准答案,教师会很快进行纠正,这样虽然符合应试教育的需要,可以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新思维的发展却被限制了。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多引导学生和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思考,鼓励学生从全新的角度以全新的观念去思考,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奇思异想不能急于否定,而是要多倾听,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通过这样的途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就代表着权威,教师说的话一定是正确的,并且教师也会在学生面前树立严格、有威望的形象,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堂上就不敢提出自己的质疑,和教师也无法进行平等的沟通交流,这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非常不利。针对这种情况,要求教师要重新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创建良好的创新氛围,通过创建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真正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另外,教师要尊重学生,要在班集体中树立民主的思想,尊重学生的想法和行为。例如,在阅读教学中解读文章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并鼓励学生从独特的角度解读文章,以此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学习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时,当大家都在赞美、歌颂这位母亲时,也有学生提出胡适的母亲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此时教师不能急于否定学生,而是鼓励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么认为,让学生说出来大家一起探讨。以此鼓励学生从新的视角和新的层面思考和看待问题,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思维具有多向性,就是指思维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较多的联想。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通过想象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力是知识进化以及思维创新的重要源泉,其远比知识更加重要,而初中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发达,能够很好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具有艺术性的语言唤起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思想共鸣,启发学生通过自身感性的思维以及鲜明的个性色彩对课文中的情感以及留白产生共鸣或者进行想象,以此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得到不同的见解和解读,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采取有效的策略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鼓励学生创新,并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创新营造良好的氛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