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职语文教学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实践策略研究

时间:2024-05-10

◎ 魏向燕

职业学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每年为社会提供大批技术、服务型人才,影响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目前,社会交际不断扩大,各行各业人才需求增加,中职学校基于社会现状展开教育教学,以“高就业率”为教学展开导向,注重对学生技能进行培养。在这种教学背景下,中职院校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素养进行教育,导致输出人才的职业素养“良莠不齐”,在就业岗位难以得到良好发展。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中融入职业素养知识对学生进行教育,发展学生职业素养,有效地提高了中职院校职业教育价值。

一、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注重职业素养教育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第一线人,其教育理念、教学策略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展开。新课改背景下,学校教学要求提高,不仅要求对学生知识、技术进行培养,还要求提高学生的素质素养,促进学生全面性发展。语文学科是中职院校的文化基础课,其具有良好的思想教育价值。中职语文教师在培养自身职业素养时,不仅要关注语文基础素养和基本思想道德教育,还要积极关注社会、企业现状,对职业精神、职业素养进行了解,以便于在语文教学中融入职业素养知识教育,有效地对学生职业素养进行培养。

1.教师融入服务理念,树立学生服务意识。中职院校教育思想概括为“为就业服务、为市场服务、为专业服务”,因此,中职院校教育的展开要突出服务理念的传授。中职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要积极引进素质教育理念,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体现出教育服务于学生职业发展的效果,以此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培养。语文教学中教师融入服务理念,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发展。

2.教师展开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职业精神。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不仅要求其要具备基本良好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还要求其具备较好的职业精神,在职业工作过程中体现出积极、敬业的一面。中职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培养,注重于毕业生职业品质和精神的形成。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展开德育教学,发挥语文学科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对学生进行文化的熏陶,在发展学生思想品质、道德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职业精神,为学生未来进入社会展开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二、结合学科专业要求,展开职业素养教育

近年来,职业学校不断推行“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注重于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教育教学中以课堂和学校为中心的培养模式。职业教育模式不断变革的背景下,各学科教学要求都发生了改变。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进行变革,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推动了学生“工”与“学”结合,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文化学科,其具有良好的文化、思想、道德教育价值,能够促进学生综合性发展,影响着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因此,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不仅是中职院校语文学科教学的要求,还是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学生有良好的语文能力,才能够有效地发展语言交流、信息处理、应用写作、阅读理解等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职业基本素养。中职院校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基于语文学科特征,结合不同专业职业发展需求,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培养,将职业能力教育与语文学科知识教育进行结合,提高语文学科教育教学价值,促进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发展。如,对于文秘专业学生,语文学科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写”的能力,为学生未来从事文秘写作、公关策划等职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职业学校教育的展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为目的,促进学生职业综合素养的形成,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展开奠定基础。中职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职业知识与职业学校教学理念相契合,促进了学生职业素养的发展,提高了语文学科教育教学价值。本文就中职语文教学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实践策略进行探讨,提出了以下两条教学策略:一是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注重职业素养教育。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第一线人,其教育理念、教学策略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展开。因此,中职院校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展开职业素养教育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是结合学科专业要求,展开职业素养教育。近年来,职业学校不断推行“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中职语文教师中职“工学结合”教育理念,将语文学科教育与职业能力教育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职业综合素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