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董文丽
对于学生来说,自主提问不单单是需要学生具备质疑、怀疑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学生能够自主进行提问活动,这一点对很多学生来说,都是属于较难以逾越的门槛。例如,部分学生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表现并不积极,由于担心回答错误,或是本身性格较为内向,很少会在课堂上进行自主提问。教师应以激励学生自主性的手段,促进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进行自主提问。
学生自主提问时,会在自主性、发问的动力、发问的能力三方面得到锻炼。
新课改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呼声越来越高,如果只是校方、教师努力,学生自身不更正听课习惯,那么新课改的推行仍旧会较为吃力。自主性的锻炼,会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活跃程度,对教师提出的定论或总结的结论,也具备更为专注的听课前提,很容易对教师的言论提出自身的看法,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无疑能得到较大程度的增强。
很多学生会因为麻烦等原因,不愿意在听课时,向教师进行提问,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授课内容,学生能够自主提问,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具备较强的发问动力,这种动力很多是内生的,对解决学生知之半解的现象具备积极意义。
课堂提问并不是随意的提问,在提问的过程中,学生首先已经按照自己的基础知识、学习经验、理解能力对教师言论在短时间内分析了一遍。提问时,学生需要组织语言将自己的理解以及与教师言论的冲突,简明扼要地进行说明,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冲突点把握能力都具备较高的要求,很多学生正是考虑到提问时,因无法快速组织语言,将自己推入到尴尬境地,又耽误其他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教师的正常授课活动,即便有发问的想法,也会在知觉行为控制下放弃发问。
学生自主提问,需要从激励学生自主提问、锻炼学生自主提问能力两方面着手。
(1)坚持学生课堂主体性
学生自主提问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但当下很多科学教师并不愿意将更多的精力放置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上。授课模式大多以压制学生为主,学生主体性未能得到体现。鉴于此,部分教师应更改教学方式,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性,以便于给学生提供提问的机会。
(2)设置提问环节
教师可以更改传统授课活动中的言传身授,在为学生讲解某方面知识时,可以留有提问的时间,邀请学生进行提问,该方式可以避免教学节奏过快,学生虽然想要提问,但提问时机一瞬而过,最终无法提问。例如,在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生活中的音静电现象》中,很多科学教师在进行授课时,都是提前将生活中的音静电现象投影在幻灯片上,虽然有根据该问题进行提问,但由于是学生集体回答,很多学生滥竽充数,长此以往,学生很难养成课堂提问的习惯。此时,教师可以设置专门的提问环节,让学生熟悉被提问的感觉,这对于学生养成自主提问的习惯具有积极意义。
(3)奖励性提问
一般来说,学生不愿意提问。鉴于此,教师可以设置奖赏,并以此为基础,为学生提供自主提问的动力。奖品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可以是具体的实物,也可以是口头表扬等。
例如,在教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花、果实和种子》时,为激励学生进行提问,教师可以显微镜使用权的方式,来激励学生自主提问。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说明,哪些学生可以提出具有实验性的问题,便可以通过使用显微镜,来自主处理自身的提问。
学生自主提问能力包括问题分析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等。
(1)问题分析能力
问题分析能力是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言论及学习目标,快速了解到自身在认知上的不足,或是与教师想法存在冲突等。这对学生来说,是进行自主提问的基础。为锻炼此,除了趣味化课堂,让学生能够认真听取教师演讲内容外,教师在讲课时应注重说理性及内容详实性,便于学生理解,并把握教师得出结论的逻辑,降低问题分析难度。
(2)语言组织能力
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是学生快速表达自身想法的关键,也是学生避免陷入尴尬境地的有效措施。在锻炼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上,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养成固定的逻辑思维,比如,发问的内容可以是“因什么而问”“为什么有此一问”“想问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借助固定的模板,学生可以快速总结归纳语言。
自主提问可以在自主性、发问的动力、发问的能力三方面,锻炼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激励小学生自主提问,并在该方面取得能力提升的方面上,可以从坚持小学生主体性、设置提问环节、奖励性提问,以及锻炼学生问题分析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方面着手,以期辅助小学生进行自主提问活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