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初中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

时间:2024-05-10

黄林雅

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指科学、合理及正确的思考能力,在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推理、判断及概括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能力,即能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有条理地解决遇到的任何事情,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思维的基本训练、教学及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及学习质量的提高。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较为显著的意义,首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实现学生人格素质的培养,有效的思维模式及方式能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及协调能力,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对人、事、物进行协调及组织,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在遇到数学问题后从逻辑方面着手进行解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学习能力,降低解题的难度,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优化数学课堂学习内容及结构。其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数学学习过程中较为重视的是逻辑思维及逻辑规律,学生一旦拥有强大的逻辑思维就能增加思维的灵敏度,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及逻辑意识,促进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甚至工作过程中能够按照逻辑及规则行事,提高事情完成的效率及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

1.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学习兴趣

每一个人的一举一动均是在思维的指导下进行的,逻辑思维是人们在生活过程中随时存在的一种思维活动。在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感兴趣的特点,将数学课堂与逻辑思维相联系,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数学学习中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利用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及探究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课堂学习过程中开展相应的探究及学习,提高学生逻辑思维的积极性。

如在进行“有理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提出趣味性的问题:“你们相信一张纸折叠27 次以后的高度会超过10000 米吗?”学生纷纷表示不相信后教师可以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白纸,让学生对白纸对折至不能对折后,以每张纸厚度为0.1mm 为标准分别计算自己对折之后的厚度,继而提出更进一步的问题:“如果这张纸够大的话再对折15 次以后它的高度是多少呢?”通过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及求知欲,引导学生深入其中开展逻辑方面的思考及探究,从解题的过程中把握逻辑规律。

2.引导学生运用基本逻辑方法开展学习,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培养分析法及综合法的培养。要想证明某个数学命题是否正确,应先从题目的整体出发,针对题目的已知条件进行分析后,通过已经明确的命题推演相应的解题过程及结果。在证明某个命题是否正确的过程中应先假设问题的结论是正确的,继而探究其正确的成因,探究原因后查出具体的结果。综合法是从已知条件出发推导的思维方式,而分析法只从对结论进行证明的点出发按照相应的步骤寻找成立的条件及已知条件,方便学生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指导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提高学生解题效率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逻辑思维进行分析及评估,针对逻辑思维能力较差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引导及帮助,促使学生清晰地把握对整体数学知识逻辑关系的梳理,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点之间逻辑关系的认知。此外,教师还应在课后组织学生通过多做题培养自身逻辑思维,并结合学生逻辑思维的水平设计难易程度不等、拓展性、基础类的数学题目,引导学生在数学题目的解答过程中深入问题进行分析,寻找不同途径的解题思路及方法,促进学生在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问题中强化自身的逻辑思维,通过数学课后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及解答能力,从设计的推理证明类题目中促使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达到相应的在做题中强化逻辑思维、在逻辑思维思考过程中提高解题效率的学习目的,促进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效率的提高。

三、结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现阶段数学课堂教学的需求之一。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学习需求通过实施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基本逻辑方法开展学习及指导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等多元化的逻辑思维培养途径,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及效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