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柯晓玉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在解决“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之前,首先要面对的是“为谁培养人”,促使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和道德品质,养成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理解我国的基本制度,了解我国的国情和在当今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情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政治认同是初中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和应有之义。所以道德与法治课课程中必须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政治基础,也是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中学生达成政治认同素养的客观要求,激发学生为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而献身的高尚精神和敢于创新、发明的强烈愿望。
创新思维作为意识的一种形式是根植于社会实践之中的,社会实践中蕴藏着无限的思维创新的火花。教师应有超前的教学理念,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从自身生活经验出发,结合社会观察,尝试做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积极的行动中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地去尝试、探索和抉择,从而获得新知,并在解决困惑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个体的创造潜能,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处于活跃状态,产生思想意识的创造体验,体会到行动和创造的愉悦,达到在实践活动中内化品德的目的。所以要求道德与法治课堂应大胆革新,走出课堂的局限性。勇于实践,善于实践,在生动活泼的实践中带领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开拓新视野,提出新思路,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就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创新思维是由多种思维方法优化组合而成的。人们遇到一个新问题时,不必拘泥于某种特定的思维方式,可以从逻辑思维角度,或从非逻辑思维角度进行,运用各种思维的具体方法,从不同的层面来解决问题。
逻辑思维是严格遵循有效的逻辑形式、基本规律以及一些特定的逻辑方法,从已有的思想得出一个新思想。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教授学生通过演绎和归纳去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非逻辑思维是指那种能抓住要领、善于质疑辨析、基于严格推断、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维。非逻辑思维也是创新发明之母,如居里夫妇根据某些沥青铀矿石样品的放射性比纯铀的放射性还要大,质疑推断在这些铀矿石中一定还含有未知的放射性元素的结论。最终居里夫人因发现镭,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要自觉进行一系列科学的思维训练,学生除了要在课堂上接受教师的创新思维技巧训练外,课堂外更要主动地运用创新思维方法来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的办法。
(1)创设情境,激活创新兴趣。营造相对自由、宽松、鼓励的情境是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学中,教师可再现学生已经历的生活情景,也可创造性的设置学生未经历过的情境,具体可采用寓言、笑话、名言、漫画、形象(角色)情景、问题情景、故事情景、对比情景、音乐情景等情景,通过“有血有肉”的具体情景,激发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利用学生的兴趣,打破学生的常规思维,在不同学情不同思维的撞击下,使沉闷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2)启发质疑,开发创新思维。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倡导中学生有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在发现问题后的用于探究的素养。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要利用学生最近发展区精心设计、巧提疑问,如:小学生对后裔射日的故事中,天上有9个太阳地上的河流都被蒸干了,但后文又写到后裔在射日古城中蹚过九十九道河,太阳不是把河水都蒸干了么?这正是善于质疑的结果。批判精神有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唤醒、鼓励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想象等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波澜。
(3)发散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发散思维就是不聚焦、不设圈,扩散思维、放射思维,以某个问题作为思维的出发点,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多方位思考,从多方面寻找不同的答案的思维方法。发散思维能使主体的思维驱于广阔、灵活,“天马行空”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如某推销员前往一些寺庙向和尚推销梳子,他运用发散思维,从多方面寻求梳子的用途,梳子除了是梳头工具外,还可以作为礼品赠送香客。所以,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首先要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多层面思考、让他们跳出框框想、朝四面八方想、倒过来想、换个角度想、拐个弯想、傻乎乎想、用形象想、凭直觉想、激发灵感想、梦里想……等等,以此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变换角色,调动学生的创新主动性。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喧宾夺主,学生处于从属的地位。而在现代的教学过程中,变单一主体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课堂上我们可以让学生来互换角色,请学生来当老师,让讲台给他们带来新奇、兴趣和动力。教师只在一旁起诱导作用,适时总结,并将知识深入下去。这种宽松和谐的环境,既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可以调动他们的创新主动性。
当然,在教学中,如巧用板书、现代化教学手段等等也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实践创新。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