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于健健
《平凡的世界》作为一部经典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将中国城乡社会的变迁作为背景,刻画了农村生活矛盾以及主人公孙少平和孙少安的成长过程,引发人们对社会时代发展和社会生活进行思考,展现出年轻人自强不息、不畏困难的精神品质,同时也反映着普通底层人民在与现实的对抗中,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整本书阅读中引导学生对小说中苦难意识进行具体的探究,深度剖析小说中的人物情节描写,能够实现实现《平凡的世界》的深层解读。
路遥作为当代著名的小说家,擅长现实主义文字的写作,而《平凡的世界》中的现实主要刻画转型时期农村社会的发展状况,将平凡人的生活具体化、细致化,激发读者的共鸣,引导学生能够通过品读,体会到平凡中的不平凡。小说中时间跨度从一九七五年到一九八五年,该阶段正是处于社会主义的初期探索阶段,基于时间维度进行苦难意识分析,可以更加准确的解读小说内容,更加深刻的体会人物情感突破口。
例如小说故事最开始发生的时间是一九七五年冬季,这就营造出一种凋残的氛围,既是自然环境的凋敝也是社会环境的残破,为接下来主人公的出场渲染了氛围。孙少平的首次登场就是在小说中的校园场景描写中,这一情节意味着孙少平面对的第一份苦难就是食堂饭菜等级分层。作为小说中的主人公,对于他的人物描写不仅是体现个体生活现状,而且也反映了当时大部分青年的奋斗经历。可以说孙少平所经历的这十年,也是广大青年苦难痛苦挣扎的十年。当小说时间过渡到一九八零年,中国的社会环境逐渐变得柔和一些,中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迎来了社会的春天。但是对于孙少平而言,这个阶段的春天并没有给他到来希望,他的成长之路仍然充满了坎坷和曲折,甚至还增添了部分苦难。
一部文学作品的产生,往往是写作者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写照。路遥是出生于陕西的平凡农村家庭,他深深的爱着家乡土地和人民,他将这份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展示着陕西的传统文化风情,同时也反映着当时的社会生活现状。通过对《平凡的世界》文字的深究,可以深刻体会到路遥作者对陕西黄土人民苦难生活的思考。因而,基于“空间”维度对小说苦难意识进行解读,可以更加深入探究苦难意识的产生环境,可以加深对苦难意识的理解。
陕西相比平原盆地的舒坦环境而言,连绵不断的山峰,沟壑纵横才是陕西的真实写照,片土地虽然给予人们生活的基础,但是也同样困扰着人们,阻碍着人们,人们只能承受这份来自大自然馈赠的苦难。这样的空间地理环境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苦难”意识。基于这样的原因,孙少平迫不及待的逃离了这片苦难,希望能够在城市寻找到生活的光明。但是孙少平离开双水村的那一刻开始,家族意识也成为了生活的另一大苦难,为原本贫穷苦难的生活添加了悲剧色彩。但是这份苦难是来自大自然的馈赠,人们只有敬畏和挣扎,无法从本质上进行改变,这就是从苦难意识在“空间”角度对该文学作品解读最为有效的根据。
小说中“苦难”就像枷锁牢牢困住众人,但众人却能婉曲的活在黄土地之上。究其原因,是因为人物获得的情感滋养,贫穷的是物质,富有的是情感。小说中的情感主要可梳理为三种:(1)对自身理想的不断追求,让他们不忘初心。(2)亲情的力量支撑他们直面生活的苦难。(3)爱情的追求和获得,为苦难生活注入了一份快乐的源泉。
《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描写苦难意识的主要目的不是展示陕西人民的苦难生活,而是向读者展示主人公的顽强意志,整本书阅读中引导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坚强的生命能力、超越自我的救赎意识。在实际的生活中,学生常常会遇见很多难题,甚至苦难,我们无法通过逃避而获取更加幸福的生活,只有勇敢面对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才能获得追求幸福生活的机会。
总而言之,《平凡的世界》作为一部惊世之作,通过利用生活素材展示平凡的乡村生活。通过对乡村中人物形象的刻画,让读者可以深刻的体会到当时社会的苦难,让读者可以基于主人公形象的解读,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从而在不断的奋斗中,实现自我救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