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德育幸福教育理念的渗透策略分析

时间:2024-05-10

翁辽锋

摘要:幸福是评价个体与环境交互过程中,是否存在满足感、喜悦感、欣慰感与成就感的关键,是指个体在人生价值实现、生理、社会地位、社会交际等方面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将幸福教育理念融入到小学德育中,一般需要从学生幸福认知、幸福传递、幸福索求三方面出发,对学生展开教育活动。鉴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德育幸福教育理念渗透中,向学生展开幸福教育的基本方向,之后就如何更加行之有效的应用幸福教育理念进行策略探究。

关键词:幸福教育;小学德育;策略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2-0052

小学德育工作是为更好地健全学生人格。因此,在将幸福教育理念渗透融入小学德育工作中时,可以以如何塑造学生幸福观念的视角出发,促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幸福认知、幸福索求、幸福传递。从幸福认知来看,是让学生对幸福具有较为直观的认知,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体察幸福,并积极展开幸福索求、幸福传递活动。幸福索求是教会学生应以怎样的姿态、行为、手段取得属于自己的幸福,是为增强学生群体意识、家国意识,让学生学会分享幸福,并支持他人的幸福的索求活动。

一、幸福教育理念在小学德育中渗透的基本方向

1. 幸福认知。教师需要注重幸福观念剖析,从内在表现、外在表现、内涵、特征、作用等方面,让学生能够较为系统的对幸福产生直观的把握,作为幸福观念的知识基础,健全学生幸福观认知的基本骨架。

2. 幸福索求。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掌握幸福索求的正当途径,让学生明确幸福索求的方向、手段、行为,是学生掌握幸福认知之后的践行工作。一般来说,幸福索求除了具备基本原则外,还具备导向性、未来性、人格性等。

3. 幸福传递 。教師还要帮助学生延伸幸福的内涵,狭隘的幸福是自我的满足,广阔的幸福会在奉献中升华,因而,教师在融入幸福教育观念时,应当注重学生奉献精神、群体精神、家国情怀等方面的塑造。

二、在小学德育中融入幸福教育理念的有效策略

1. 强化学生幸福认知。首先,教师要注重情感感化教学,幸福观念是较为抽象,不具实体的,它虽然受到多巴胺等的直接影响,但起到根本性作用之一的是学生在自我与环境交互中,环境对学生自我的反馈,自我随即作用于身体各个器官,从而表现出的满足感、喜悦感。在面向小学生教学时,教师应当注重情感引导过程,让学生直接获取情感体验,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把握情感感化手段,直接干涉环境,促使环境给予学生积极的体验,让学生在自然流露中取得幸福认知。其次,教师应当注重幸福的知识教学,朦胧抽象的情感体验无法让学生自主观察幸福的形成机制,或深入理解幸福的基本特征,教师可以借助人生价值实现社会地位、社会交际等,让学生根据四方面外部表现,判断是否具备幸福的外在环境,借助满足感、喜悦感、成就感等,判断自我在与外界环境交互后,是否具备幸福的内在表现。此外,教师还要将幸福的价值等予以系统说明,便于学生能够较为全面的把握幸福观。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抄课文、句段、公式等,或是让学生在跑操比赛中取得名次,并允诺会给予一节电影课作为奖励,借助此,学生会勤加练习,不辞辛劳,在完成任务并观看电影课后,无疑会在反差中体会到喜悦感、成就感、满足感,教师在课堂末尾花几分钟时间进行幸福教学,要比正常的一节课,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或产生较强认知。

2. 引导学生幸福索求。首先教师需要切实说明幸福索求的方向,幸福索求方向不受幸福外在表现引导,而在于学生与环境交互后的内在需求,外在表现是可依据的方向。因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确立人生追求,健全个性化的幸福体系,以此避免部分学生过于看重外在表现,产生妒忌、自卑等心态。其次,教师还要善于增强学生人格的独立性,教育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长远的幸福,短暂的需求满足或被给予的幸福,并不能让个体取得努力后的成就感、喜悦感。鉴于此,让学生更好地看待已有幸福,让学生通过努力,获取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例如,教师可在幸福教育中说明幸福具有内发性,即便环境相同,不同的人也会产生不同的幸福认知,以此强调幸福的外在 表现并非绝对,让学生在幸福索求时,更多地挖掘自身的内在需求。此外,教师可以以家长和学生互动关系,说明学生的物质条件是由父母提供,学生生活丰实的幸福来源于父母的幸福传递,并不属于学生自己真正的幸福,借助此教育学生,真正的幸福不是要依赖他人,而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取。

3. 激励学生幸福传递。幸福传递是狭隘幸福宽阔化的关键,需要注重学生的奉献精神或爱的思维培养,从群体意识角度,让学生将幸福传递给他人,学会团结伙伴,扶持他人,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让学生将自己的幸福与家人联系,完成幸福传递与反馈性幸福传递。让学生将自己的幸福与国家联系起来,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同时自发地认知、践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及中国梦的缔造。

例如,教师可以激励学生互换零食,在别人有麻烦时,及时伸出友谊之手, 也可以让学生不惹父母生气,不让父母操心,在面对国家时,让学生积极演唱国歌,严肃看待升国旗仪式。借助此,一般能从群体、家庭、国家三方面,锻炼学生的幸福传递意识。

三、总结

幸福具有内发性和外界干涉性,在小学德育中融入幸福教育理念,可以从幸福认知、幸福索求、幸福传递三方面,对学生的幸福观进行充分塑造,除让学生认知幸福的内在表现、外在表现外,还需要让学生以内在需求为导向,以外在表现为基本途径打造属于自己的幸福。同时,还要激励学生在人类社会整体背景下,向群体、家人、国家分享及创造幸福,塑造学生的奉献精神和爱的意识。

参考文献:

[1] 周 宣.基于幸福教育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J].新校园(中旬),2016(1).

[2] 王艳红,陈 忠.浅论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J].学周刊,2018(4).

[3] 黄爱勤.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J].好家长,2017(34).

(作者单位:浙江省泰顺县筱村镇中心小学   32550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