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无锡“530”战略背后

时间:2024-04-24

■江 山

“530”项目呈几何数级增长的背后,正是政府和海外高端人才两种诉求的交集点和契合点。这一探索,为无锡提升产业结构、打造“科技创新创业家摇篮”提供了一种预期。

这是一座创造“尚德神话”、吸纳领军型“海龟”创业人才的城市。短短3年时间,无锡“530”战略的实施,显示出了惊人的爆发力:3年前,首批7家“530”企业落户,今年一季度这个数字已经被刷新为876家,总注册资本超过22亿元,集聚各类人才超过了6000人。截至目前,引进的“530”企业中,有1/3以上实现了产业化,比如江阴远景风能的年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今年的目标已锁定为20亿元。

有人说,“530”是无锡邀约海外创业俊才的一张城市请柬,随着这支队伍的不断壮大,“530”正成为一张崭新的城市名片。更重要的是,“530”已成为这座城市新高度的表征。

“尚德神话”

种种迹象表明,长三角各地对要素资源的争夺,已经由“招商引资”逐步过渡到“招才引智”。两年前暴发的供水危机,让人们看到了旧的发展模式终结的必然。

而早在此之前的2006年初,无锡决策层就酝酿了引进领军型海归创业人才的“530”计划,并在4月份正式出台,其间最吸引眼球的便是“三个100、两个300”,即政府向创业者提供:100万元人民币的创业启动资金,不少于100平方米的工作场所,不少于100平方米住房公寓;根据项目情况提供不低于300万元的风投资金,不低于300万元的资金担保。

尚德模式无疑是这个人才引进计划的蓝本和触发点。

作为堪称现代中国良好政企关系的典范,“无锡模式”可以理解为:一个开明的政府,找到具有资本和商业管理意识,且具有名望的人或组织来代表“政府”,把政策、资本、技术、市场等各种资源整合在一起,支持企业,然后功成身退。

一个关于尚德最初如何在无锡落户的故事如今已众所周知:那是2000年的一天,施正荣在无锡一次论坛上作了关于太阳能产业的发展报告。很快,他被台下听报告的无锡市领导看中并决定在无锡投资建厂。由于缺少启动资金,无锡市政府甚至动用了行政影响力,为尚德公司拉来了8家国企股东,共出资600万美元,占75%股权;施自己也拿出了在澳洲的全部积蓄40万美元,加上160万美元的技术参股,持股25%。尚德公司的雏形在双方的渴望中形成。

2005年上半年,此时的尚德公司已逐渐从步步荆棘的草创期中走出,企业运营步入正轨,效益蒸蒸日上。公司的IPO也开始提上日程。在无锡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当年支撑起尚德江山的国有股悉数退出,使尚德进军国际资本市场成为可能。

当年年底的一天,美国华尔街升起了一颗来自中国的明星——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成为国内第一家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民营企业。

故事远没有结束。上市给了尚德强有力的资金平台,半年后,尚德电力与全球老牌硅料供应商MEMC公司签订了一份长达10年的多晶硅供货合同,MEMC将在未来10年内向尚德提供价值50-60亿美元的太阳能级硅料。这在有“拥硅者为王”的光伏界,意味着尚德将进入世界级光伏企业的行列。

在CCTV“200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评委对施正荣的评语是:他通过技术创新,将中国的光伏产业带到世界领先地位;作为新能源的开拓者,他阐释了企业家精神和社会责任的完美结合。

时至今日,在蜂拥而至的海归人才眼里,施正荣就是他们的偶像,他的成功就是他们放弃海外闲适生活回来创业的动力。

然而,“530”计划甫亮相,就引来不少非议和疑虑。

市人事局局长戴锡生对此表示,当年确实有不少人对这项计划表示过怀疑,直到后来去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举行推介会,看到那些海外留学人才对回国创业的热情特别高涨,有些人还特意从欧洲、美国等地赶去参加。此情此景,大家才明白了市委、市政府决策的远见卓识:无锡的“530”既是无锡转型发展的一条新路径,又为海归创业人才提供了一条创业的绿色通道。

“产业结构调整的背后必然是人才结构的调整,这是世界经济潮流的必然选择,无锡顺势而动,向更高的发展层面跃升。”戴锡生说。

事实上,对海外人才的招才引智并非无锡引领先河,扶持金额在相关城市中也绝非最高,但无锡“530”计划解决了创业起步期的政策性障碍,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这就是“530”计划受到海龟们追捧的主要原因。

“530”井喷

也许是出乎意料,也许是意料之中,“530”在探寻和期许中爆发。

物联网,一个新的万亿级产业。这个产业的起源,与“530”直接关联。

晨曦之光洒在菱湖大道旁这幢巍峨的大楼上,“国家传感网工程技术中心”的牌子让人心生景仰。

8个月前,温家宝总理来锡考察时,因为这家企业传感网技术的前瞻性而当场提出把“感知中国”中心设在无锡。从当初蜗居在“白羊座”的几间办公室,到如今占据18层楼的大厦,刘海涛领衔的传感网工程技术中心单从规模上看已今非昔比,中心在国内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每天都要接待几批来考察、参观的团体,中心每个工作人员都能感受到传感网产业的热力和随之而来的压力。

作为二线城市的无锡,没有太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似乎很难和高科技产生紧密联系。但现在,无锡已成为了国家传感网试验的先锋。

这一切,来自一个无锡引进的人才——物联网专家、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所所长刘海涛。因为物联网,去年他获得了CCTV年度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年度创新奖。而他正是继施正荣之后无锡人才战略的再一次爆发。

事实上,更多的企业正在爆发着能量:意在打造“东方胡奥斯”的远景团队来了,1.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的成功产业化,使其成为我国首家自主开发风电核心控制技术和载荷优化技术的企业,目标在风电行业撬动一个千亿产业链;研发出无人驾驶直升机的沈氏兄弟来了,这种无人驾驶直升机能广泛运用在航拍、遥感、气象甚至军事领域,并将会以中国市场可以接受的价格很快面世,预期利润十分可观;研发新型胰岛素的和邦生物来了,一旦通过三期临床试验,产品上市后产业前景一片光明……

“530”项目在申报数量爆发式增长的同时,项目质量也大幅提高。2010年申报的项目中,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项目分别占43%和28%,其它主要为现代制造技术、新能源、高技术服务业、新材料等项目,这些产业无疑成为无锡未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推动力。

能否实现产业化,显然是衡量“530”企业创业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尺。

记者了解到,短短三年间,来锡创业的369家“530”企业中,已有近 40%的企业实现销售并进入产业化阶段,据悉,进入产业化阶段的“530”企业,销售额超千万元的达到了14家,超500万元的有30多家,超百万元的高达57家。这些企业从落户到实现销售的周期,多则3年,少则半年,主要集中在新能源、电子信息等领域。江苏远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抓住国家大力发展风力发电的契机,依靠十多人的海归创业团队,仅用了2年多时间,就实现年销售收入10.5亿元。致力于新一代互联网移动终端核心设计的矽鼎科技如同一匹“黑马”,落户无锡半年就实现了销售,今年将实现爆发性增长。预计今年将有30家“530”企业进入年销售额超千万元的行列。

“种子”的茁壮成长,离不开多种内部和外部条件的共同作用。分析显示,这些实现产业化的企业有许多共同之处:企业拥有良好的创业团队和较强的创新能力,技术、项目、资金以及营销能力等各种创业元素准备较充分,与市场对接能力较强,市场空间把握也很到位。

市科技局副局长金光弼分析,按企业发展的市场规律,3年内能否实现突破往往是衡量企业生存和发展前景的重要标志。从目前情况看,“530”企业存活率为99%,但这一数据仅仅是暂时的,不少企业目前还处于成长和研发阶段,估计在成长路上将会出现一批夭折的企业。他同时表示,“530”企业不可能家家都成为尚德这样的超级企业,但必定会涌现出一批“羚羊型”的中小型科技创新型企业,成为产业转型的中坚力量。

除了人才的产业引领作用,更令人欣喜的是,“530”形成了人才集聚效应,这种效应为无锡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文化氛围。弘和药业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哈佛博士后赖文用“扎堆”来形容这种现象,目前在弘和药业,有4位海外归来博士带领研发团队。据了解,目前在无锡落户的“530”企业总注册资本达到10亿元,集聚的创业团队总人数超过1200人。

无锡目光独特而长远的人才战略,决定了这座城市的高度。

人才大战

无锡“530”计划引起了诸多城市的关注,一场人才引进大战在所难免。苏州推出了“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常州推出了“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湖州推出了“南太湖精英计划”。一场高层次海外人才引进大战,在长三角已摆开阵势。

政府服务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决定人才引进大战的胜负。事实上,无锡已经敏锐地意识到这个问题。市人事局负责人表示,我们不怕竞争,关键是如何为这些领军型人才提供最好的政策体系和服务机制。

“成立之初当保姆,发展之中当导师,成功之后做保安。”这三句话诠释了无锡对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渴求心理。

3年多来,无锡不断创新政策体系,为“530”企业量身定制的产业化推进、服务工作等政策举措不断出台,使无锡成为江苏乃至全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政策力度最大、条件最为优惠的城市之一。目前,无锡为“530”企业提供的创业启动资金约2亿元,为A类项目提供市级风险投资约7000万元。

服务机制日趋完善,无锡建立了“530”创业人才服务中心和“530”计划项目促进中心,专门为“530”人才和企业提供服务。刚启用的“530”创业人才大厦为“530”企业提供涵盖场地、资金、人才、市场、技术、信息、政策、培训、中介和商务服务等十大服务。

人才、资金和市场,是“530”企业的三大瓶颈。“530”与本土企业的“嫁接”成为一种破解难题的崭新合作模式。“凤凰模式”在无锡已产生了这种“嫁接”的示范效应:一方是所率留美博士团队拥有国际一流技术,一方是拥有坚强资金后盾和经营管理能力的“凤凰画材”。其生产的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IGBT系列芯片将填补国内空白,告别同类产品依赖进口的局面。

业内人士指出,这种“资本+技术”的创业模式,本土企业可充分运用既有优势帮助“530”企业解决其不擅长的问题,让创业人员更好地投入产品研发,从而加速产业化进程,缩短产品研发周期。而本土企业则可借助“530”企业的科技优势,实现自我提升,走上内涵发展之路。

这种“嫁接模式”越来越多地被看好和引用。无锡市产业集团不久前对“530”企业辐导微电子注入5000万元,并在人才、管理等方面进行输入。惠山区委组织部人士表示,今年将出台系列措施鼓励本地企业与“530”企业进行人才与资本合作,推动“530”项目市场化、产业化。惠山区最新的举措是对本地企业对530企业投资不低于200万元的,且其投资“530”企业首年度销售额达到500万元以上,将对本地企业进行一次性资助30万元。

针对融资难问题,无锡金融办、科技、人事等部门与金融机构多方协调,建立了政府贷款担保机制,从而一举打通了融资通道,近期12家“530”企业与锡州农商行、交行、浦发等5家银行签订了金额达3400万元的授信协议。

服务“530”创新创业的氛围在各个板块日渐形成。新区为“530”企业招聘“企业保姆”,费用则由政府“买单”;滨湖区为“530”企业结对“创业导师”,让本土企业家指导和解决创业过程中的难点,并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从创业导师变成合作伙伴。

一个推进“530”企业产业化的“后530”计划即将出笼。据透露,计划由政府出资组织35家“530”企业前往美国,以及我国台湾等地著名大学进行企业管理、投融资、市场运作等方面的课程培训,以提高这些创业家的各方面水平,加快产业化进程。

无锡目光独特而长远的人才战略,决定了这座城市的高度。无锡离“科技创新创业家摇篮”这个目标,看来并不遥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