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让道德与法治课焕发生活的魅力

时间:2024-05-10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新课程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应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直面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作为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基础,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热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对社会、国家、世界有见识和负责任的合格公民。那么,如何实现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的生活化?

一、教学设计生活化

笔者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使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环节的开展、教学资源的选择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结合时政热点、社会问题或现象,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选择教学资源,积极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科学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体会到学习道德与法治课对自己成长的帮助。笔者在设计“我爱我家”这一课时,考虑到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然而其中有很多道理学生并不知悉。在设计教案的时候,笔者尝试打乱教材的内容安排,摆脱理论的束缚,努力创设各种活动情境,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为突破口,将知识融入到情境活动中。

二、新课导入生活化

在教师节的当天,学习“老师伴我成长”这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尊敬教师、理解教师,珍惜师生情感,在学生中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笔者让学生在课前准备这10年来教师在学习、生活中教导学生的点滴小事以及今后打算怎样与教师交往的书信,同时附上一张自己亲手做的送给教师的贺卡,在新课导入把学生信中的内容和贺卡展示时,一下激起了学生热爱教师的情感,感受到教师的辛劳,教师工作的神圣,这使学生学会感恩、理解和尊重教师。

在道德与法治课新课导入时紧扣生活化的意境,不仅让学生感到世界的美丽、人生的美好,而且激发了学生积极的道德情感,对真善美不断向往和追求,并最终学会感恩,学会如何面对困难,学会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一个有爱心的人、一个诚信的人、一个正直的人以及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三、教学情境生活化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加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在学习“创建新集体”时,笔者采用“感谢集体给了我……”生活情境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在学习法律知识的内容时,笔者把《今日说法》《焦点访谈》《法治在线》等节目引入课堂,采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以案说法、以案明法,学生置身于生活化的情境课堂,可以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带着浓厚兴趣参与,从而获得惊喜和进步。

四、教学问题生活化

教学问题生活化即把教学问题的设置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的重要背景素材,攫取生活中的典型事件、新闻事件以及热门话题,以引领学生感悟生活、思考人生,活跃课堂气氛。在学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一课时,笔者在多个环节设计了生活化的问题,以利于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促进知识与情感的生产。在“感受宽容”活动的环节中,笔者提出这样一个话题:“视频中李光全老人及其家属的言行让我们感受到了宽容的力量。请说说:宽容与人与己与社会有哪些积极的意义”。在“分享宽容”环节中设计一个“现身说法”活动,设问:1.你遇到过以上类似的情景吗?当时你是如何处理的?2.曾经因为___我伤害过你,不曾对你说抱歉,现在我想大声对你说___;曾经因为___你伤害过我,一直冷淡不理你,现在我想大声对你说___。这两个现实生活中的活动问题提出,使学生感受到宽容的力量,在学习生活中学会“宽以待人”。

五、课后作业生活化

新课改提倡作业不必限于书面作业,它可以是一项生活中的活动或一件制成品。除了书面作业外,道德与法治作业还可以是来源生活中的“看”“想”“找”“读”“说”“做”的作业。如学完“难报三春晖”时,布置“说”和“做”的作业:今天回家,让我们给爸爸妈妈一个长长的拥抱,并向父母说一句赞美的话,观察父母的表情,回校谈自己的心理感受;每天课前三分钟“时事热点杂谈”鼓励学生收看新闻联播,浏览报纸杂志;在学习“依法保护消费者权益”这一课时,让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笔者课前让学生去收集消费者权益被侵害的案例;在学习“善用法律保护自己”这一课时,笔者在课前让学生设计一个小品表演:当自己受到不法侵害时,如何既机智又勇敢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六、公共社会实践生活化

如果说课堂感受、体悟是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主阵地,那么学生的主动实践应该是学生提升素养的“助推器”,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笔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和学校管理:如让学生参与制定班规、校规并监督其实施;参与墙报、校园绿化、校园广播、图书角等校园文化建设、维护与管理。支持、鼓励、指导学生参与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公益性志愿者服务活动:如让学生参与社区的服务与管理;参与公共交通的管理当好义务交通协管员;参与绿色环保活动,开展节水、节电、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组织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为老弱病残排忧解难,为灾区进行募捐。

总之,生活赋予思想品德课教学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生活已成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大动力。让道德与法治课“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主体活动中体验与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让生活的魅力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得以焕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