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 刘国柱
导学案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都有重要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导学案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导学案教学仍然有着很多问题,亟需解决。
首先,许多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没有抓住“学案”的本质,混淆了“教案”与“学案”。而其实“学案”与“教案”有着很大的区别,“学案”重视启发学生的兴趣,加强对学习内容的预习、交流和展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与自主性,主体是学生。而“教案”则侧重于教师,注重教学过程,关注教师对于课堂的引导发展。因此在导学案的应用中,很多教师只是对原有的教案进行了补充,加上了课后习题、考试重点等,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学习思维的构建[1]。
其次,在实际设计语文导学案时,很多教师没有根据语文课程的重难点设置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在习题设置和课程的教授中也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让教师的教学缺乏趣味,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因此也导致教师的“导学”和学生的“自学”不能有效结合,教学效率不高,难以实现教学目的。
最后,教学中容易出现过于追求形式的现象。一般情况下,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几个有针对性的题目就可以,但一些教师受导学案固定模式的影响,过多增加题目,不仅不能达到对学生的导学作用,而且增加了学生的负担,对导学教学模式产生了厌倦心理,不利于这种教学模式的继续开展[2]。
教师对导学案进行正确定位,对于提高导学案在初中语文教学应用中的效率很重要。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改进,并不是要完全舍弃原有的模式。导学案教学模式就是要设计优质的导学案,符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教学环境。教师要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导学案的作用,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在教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春》时,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进行导学案设计,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的效率。比如,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布置问题,学生基础性好的可以让他们根据课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自己心中春天的画面,写下对四季的感受;而基础性比较弱的可以让他们从课本上找到描写春天的词汇或句子,反复朗读学习,增加词汇的积累,提升他们的语文语言能力。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至于被问题的难度难倒,而产生厌学心理,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针对导学案的设计出现形式化问题,初中语文教师要做到综合考虑学生实际情况。首先,在上课之前,要对导学案的内容进行精化,减少书写量,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其次,让学生做好课前工作,进行预习和阅读课文,做好问题和难点的记录工作。再次,教师要在本节课完成学案规定的内容,并做好巩固学习内容的工作。最后,还要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进行导学案的编写,对其优势和不足进行综合考虑,保证导学案的质量。
要提高导学案的有效性,首先,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及自己的教学风格,对导学案进行适当调整。其次,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和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然后调整导学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再次,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课文,对导学案的设计采用不同形式。不是所有的课文都能用导学案的教学方式,比如朱自清的《背影》,情感性较强,不适合导学案的方式,但是可以选择引导学生进行大声朗读,充分体验和感受作者的真实情感。教师还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并结合其他教学方式,实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3]。
导学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正确定位导学案,全面考虑教材和学生等特点,适当调整、灵活变动,不断探索和创新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它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