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
本研究以东部沿海城市内高班学生、西部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学生为对象,调查他们的个性特征、自卑感状况,并针对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初步探讨。
利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采用量表,对东部某沿海城市内高班、西部某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学生进行心理状况测评,共计557名学生。其中,内高班学生为预科学段,边疆地区学生为高一学段。民族来源有7个,分别是维吾尔族103名,哈萨克族41名,傈僳族221名,怒族81名,白族67名,纳西族25名,独龙族19名。整理统计后,有效问卷共492份,其中男生问卷265份,女生问卷227份。
中学生个性特征测验:该量表共146个项目,从独立性、敢为性、有恒性、怀疑性、克制性、敏感性、世故性、稳定性、外向性、恃强性、忧虑性共11个维度反映学生的个性特征。Cronbach a系数是0.90,分半信度为0.83,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自卑感量表(the Feeling of Inadequante Scale,FIS):该量表共36个项目,是测量自尊运用最广泛和最有价值的量表之一,包括社交自信、学习能力、自尊、外貌、体能五个维度。信效度方面Cronbach a系数是0.92,重测信度为0.86。
本研究运用SPSS23.0统计软件和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表1 少数民族学生个性特征的总体情况
图1 少数民族学生个性特征的均值分布情况
从表1、图1可以看出,被调查的少数民族学生个性特征的总体状况相对均衡。世故性和稳定性存在较低水平,世故性均值得分(1.03),稳定性均值得分(1.11)。其余维度处于中等水平。
表2 少数民族学生自卑感的总体情况
图2 少数民族学生自卑感状况均值分布情况
从表2、图2可以看出,被调查的少数民族学生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卑感。五个维度中,自尊维度均值得分最低,社交能力、外貌和体能上存在少量自卑,而学习能力的自卑水平较高(2.74)。
研究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学生个性特征的各个维度的发展相对均衡,世故性和稳定性存在较低水平,其余处于中等水平。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接触外界新事物的途径较少,社会阅历相对狭隘,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非常真诚,世故性低、乐于表现真我是少数民族学生的一大特点。这使他们有“哥们义气”,特别注重团结合作。不过,在交往中过分直言不讳,容易让他人感到尴尬或不满,故易引起情绪波动。少数民族学生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缺乏对情绪合理宣泄的认识和途径,常因小误会“为义气两肋插刀”,出现打架斗殴、校园欺凌等现象。如此一来,不利于这些学生的身心发展。
研究显示,少数民族学生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卑感,其中社交能力、外貌和体能上存在少量自卑,学习能力的自卑感较高。少数民族地区家庭教育普遍薄弱,家长甚少关心子女的心理,学生缺乏来自父母的情感温暖和帮助,容易导致自卑。大部分学生的人生目标模糊,人生观、价值观不够稳定,自我评价水平和是非辨别能力都不够成熟。同时,因为贫富差距,学生心理上难免敏感,精神质的个性在处理人际问题上常感情用事,伴随发生焦虑、冲动、偏执和叛逆等行为,从而延伸到对其他方面的自卑、不安。当学习不如意时,习惯归因为个人学习能力,常胡思乱想、自我否定,并出现习得性无助感。
(1)优化学校心育资源
加快区域间师资力量的均衡发展,大力引入东部地区的心育特色,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地普及心育。将教育目标从过去的“补救型”转变为“发展型”,多元化地在日常教育中创设心育途径,挖掘学生的积极品质和潜在能力,活跃校园文化氛围。
(2)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对于家庭教育的“扶贫”,应该做到“扶志”“扶智”相结合。学校定期向家长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家庭教育培训,开展亲子运动会等,帮助家长了解子女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指导家庭教育的沟通方式,改善家庭教育环境。
1.被调查的少数民族学生个性特征的各个维度的发展相对均衡,世故性和稳定性存在较低水平,其余处于中等水平。2.被调查的少数民族学生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卑感,其中社交能力、外貌和体能上存在少量自卑,学习能力的自卑水平较高。3.学校在开展少数民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为学生优化学校心育资源、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健全社会支持系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