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这是广大历史教师最常用的一种启发形式,即依据教学的重点、难点,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它往往在教材的关键处、转折处和引申处等提出“为什么?”,提问要问到点子上,要有一定的分量,也要难易适度,有利于师生间的共鸣。同时,也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思考方法,从正确的立场分析问题。例如,讲《太平天国运动》时,提出:太平天国运动的目的是什么?它是不是一次革命?为什么?它与以前的农民起义相比有什么新的特点?同时,它为什么又在短短的十三年时间里,经历了兴起、兴盛到失败的三个阶段?其中主要的原因是什么?马克思是如何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通过一系列有启发性的提问,最终使学生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主要是由于外国列强入侵和国内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广大农民不堪重负,因而起来反抗。其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自己的政权,但是,他们最终建立的也是封建统治制度。因此,太平天国运动同样是一次改朝换代的农民运动。这样一环扣一环地提问,使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客观评价这次农民运动。同时也使学生对天平天国运动有了深刻、完整的认识。
在讲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国民革命运动》时,提出:“中共与国民党是两个性质不同的政党,为什么能合作?如果没有蒋介石背叛革命,国共能否长期合作?中国是否会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成为西方式的资本主义国家?”笔者从这几个问题入手,组织教学。对于前半个问题,分解出几个问题。
1.中共有没有合作的愿望?为什么?
2.国民党有没有合作的愿望?为什么?
3.国共两党性质不同,在当时有没有相近的目标?
这样一层层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去理解国共两党的合作对双方来说都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对后半个问题,让学生自己讨论。有的学生说,如果没有蒋介石两党会长期合作,国民革命会成功。有的学生说,不会长期后作,两党的最终目标不同。还有的学生说,现在的香港不也是“一国两制”吗?学生众说纷纭。讨论以后,笔者从三个方面启发了学生。
(1)中国的反动势力是强大的,帝国主义、封建势力与大资产阶级相互勾结;
(2)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有什么特点?
(3)1927年的中共与现在的中共是否一样成熟?
通过层层深入的启发,让学生在这次讨论中初步掌握国共合作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同时引导学生探索着从不同角度来看问题,学会了不人云亦云。
例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科学论断,就是对民主革命时期各种政治力量进行一一判断总结出来的。这个问题涉及大量史实,可让学生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性质与失败原因;2.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目的与作用;3.辛亥革命的目的与失败原因;4.北洋军阀和蒋介石集团要把中国引向何处?5.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及其政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领导中国人民斗争的?以上中国近代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各种政治力量(农民、资产阶级、新老军阀)除中国共产党外,都不能担负起反帝反封建的重任。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在对比分析中,同中求异,将某些有共同属性的历史知识归类,进行比较,启发学生找出异同,使学生准确地把握历史知识的真谛。同时,对提高学生鉴别能力也大有益处。例如,在讲述“辛亥革命”时,与“太平天国运动”进行对比,引导学生从两次运动发生的背景、性质、口号以及两次运动的结果进行比较,找出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从而得出结论:农民运动因为其局限性,无论怎样,它最后所要走的路子依然都是改朝换代。
例如在讲授《英法的绥靖政策和欧洲战争危机的加深》这一节的时候,提出了如“什么是绥靖政策?”“为什么英法会长期实行绥靖政策?”“绥靖政策的后果是什么?”等问题。上课期间,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各抒已见,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看法。一位学生认为作为绥靖派代表的张伯伦和作为强硬派代表的丘吉尔同样没有错,他们都是为了大英帝国的利益,只不过采取的方法不同,结果绥靖政策失败了。这是一个全新的观点,颇有些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胆识,立即遭到一大批丘吉尔“支持者”的反对,双方展开唇枪舌战。教师肯定每位学生的辛勤劳动,对他们的积极性予以表扬,尤其是这位敢于提不同看法的学生。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提倡启发式,其根本点是要真正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核心是一个“思”字,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勤思、善思,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不断前进,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绝不能把学生看成静止不变的容器,教师凭主观愿望灌注,其结果必定是学生学得死,想得少。久而久之,会使学生消极、停滞不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