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影响学生学习的诸多因素中,情感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实践表明,在生物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积极创设健康的情感环境,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过程,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良好的情感状态中,主动构建自己特有的知识体系,体验到学习和生活的愉悦。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其全身心的发展,以真正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成功的教学,其过程是以师生共同参与并伴随着明显的情感体验为主的形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口头和形体的语言、情绪态度、表情等传递情感信息,学生则通过对教学活动的关心程度和对教师的尊敬程度来反馈情感信息。没有情感基础的教学活动是缺乏朝气和活力的,融洽的师生情感可以鼓舞师生双方的情绪,焕发教师“教”的激情和学生“学”的热情,营造出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情感的关键是教师要“捧出一颗心来”去爱学生,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是在关心他们、爱护他们。
民族地区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与其他同类学校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更好地利用优秀的教学资源,许多学校都采用网络教学的形式,这样可以将优秀的教师与资源在民族地区学生中得到整合。但对于没有直播教学的课程,则需要科任教师用更高涨的激情去点燃学生,网络教学班的学生长时间通过观察网络直播教学,会形成一种“条件反射”,逐渐淡化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所必需的互动过程。
通过提问会发现,学生对教师的提问渐渐地不去主动思考并与教师互动,这时就需要教师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师生交流。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己,同时也在表达自己思考问题的切入点。给教师更多的时机通过调控自我情感状态的表现形式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处在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性。
教育界前辈说过:“没有爱心的老师不是好老师,不善于表达情绪的老师不是好老师。”教师不仅仅要有爱心,还要善于控制、支配和调节自己的情感状态。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具体环境和学生状况决定自己情感表现的倾向、方式和分寸,以有效地感染、教育学生。
教师要发扬民主,尊重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并很好地了解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具有个人特点和性格结构的人,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潜力。课堂教学要以鼓励为主,活跃课堂气氛,“因人施教”挖掘每位学生具备的特长,在每个人的特长领域中学生都会充满自信,找到自我。让他们从不同的方面体验学习的乐趣,同时增强其自尊心和自豪感,敢于回答教师上课提出的问题。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只有对所教学科、所教学生倾注满腔热情,教学语言才能充分显示其生命力,绽放光彩,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
一个好的教师往往很善于使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准确表达、交流情感,一个眼神,一丝微笑,一个手势,都能够把教师的意愿传到学生的内心。通过走到学生中,去倾听学生的回答。不管对与错都用手轻轻拍拍学生的肩膀,通过这种“暗含的期待”和“默默的赞许”的方式,把信息传达给学生。
情感教育是教师授业解惑的先决条件,教师对学生应倾注爱的情感,应主动地接近他们,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时常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给予关心,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要予以肯定,使之在成功的情感体验中,激发出学习的热情。
(1)教师首先要消除“后进生”概念,无论学生的成绩有多差,他都有优秀的一面,抓住其“闪光点”,因势利导,促进其他方面的提高。
(2)宽容、信任、鼓励每一位学生,既要指出其错误,又要宽容信任其能改正错误。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后,会从内心受到鼓舞、激励,受到信赖,感到欣慰,并愉快地接受教育。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达到师生情感交融,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信任教师便会对其所教授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3)注重培养学习生物学理性思维及生物学素养
学生的情感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其思维的展开和思维活动的强度,如果学生对教师敬佩而信赖,有着美好的情感,那么他就会专心听课,这种良好的情感状态对于知识技能的有效掌握及智力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一味追求表面的“热闹”“有趣”,忽视智力开发和知识的传授,也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通常先用激发学生兴趣、设疑等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对事物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进行深入的分析、比较、归纳、总结,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随着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可把原来表面的直觉兴趣转化为深刻的更高层次的兴趣。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