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沉迷于手机、电脑和网络中,渐渐失去德和育。侨乡学校环境特殊,所以每位教育工作者所承担的任务也比较特殊。教师除了自身的专业发展外,还必须有较强的德育工作能力。在侨乡学校工作几年,笔者发现这里的学生与兄弟学校的学生相比,大多数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不理想,还需要加强德育教育。比如爱国主义教育:在升国旗时,有些学生站在那里总是扭扭捏捏,对国旗一点都不尊重。因此,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充分利用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灌输。如何加强侨乡学校课堂教学中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是当前教改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那么,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德育呢?
侨乡学校要做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工作者就要与时俱进,更新德育观念。李岚清同志曾经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涉及的问题很多,情况也比较复杂,我们既要有全面系统的政策导向,又要紧紧抓住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采取有力措施,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他提出,要突出抓好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的四个方面:一是积极推进课程改革;二是改进和加强德育;三是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四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义务教育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德育建设都被鲜明地提到促进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环节的位置上。可见,要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德育建设是必不可少的。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主要是工作在一线的广大教师。新课程标准提到,教师要真正做到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德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要以民主的态度与学生协商,不可独断专行,要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过去,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主要是以说教为主,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按教师的要求做。在新的课程实施中,教师要转变角色,要成为学生德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要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和关心学生。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成为这个平等中的“首席”。那么,教师如何当好这个“首席”呢?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育思想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那么,我们教师首先就要树立教人求真的思想。一要知道自己的角色位置,并认真当好这个角色,把自己融入学生中;二是作为“首席”就要起到表率作用,加强学习,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提高个人道德素质,在各方面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也就是应当辛勤耕耘,以身立教,把社会道德素质要求内化成学生的自我要求。
在科学教材中,教师应利用挖掘德育因素,激发学生情感和创设情境等方法来感染和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自信心,教会学生做人。在科学教材中,有许多科学家在探索科学规律时,往往遇到很多问题。那么,在教学中通过“问题——解决”的模式,教师应培养学生沉着坚毅的品格和不怕困难、不怕艰苦的心理品质。科学教材中有涉及到世界的能源问题、粮食问题和环境问题等,在教学中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指导学生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通过探究社会问题,激发社会责任感,结合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的行为规范进行教育。一些科学规律和结论的得出,需要科学家之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因此,在教学中以小组实验的方式,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培养学生分工与合作以及资源共享等品质。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按照教学的自身规律,自觉地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灵和丰富知识的一代跨世纪新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道德教育的基础是人对人的理解,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多少道理,使他遵守多少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在长期生活中形成基本的待人做事的价值观念和思考问题的取向。因此,笔者认为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开展德育活动,要改变以往说教、灌输的方式,要把德育融于学生的生活中,倡导品德培养回归生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侨乡学校留守少年特别多,有的缺少父母的关爱,有的品德缺失的特点,来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令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从而使学生通过活动受到教育、受到熏陶,使其逐步形成待人做事的价值观念和思考问题取向,实现德育培养目标。
如何才能实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在全国进行下去呢?现在已建立家校联系平台,建议再建立德育网络,达到多维联合。新的课程改革是一场全国性的教育教学革命,它不只是教育工作者的事情,而且是全社会都要关注、共同努力去做的事业。在教育教学中,以德育工作为首,更离不开社会各方面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德育工作要坚持多维联合,要建立健全学校、家长、社会全方位的德育网络,通过开办家长学校,开展社会实践等活动,使全社会人人都知道教育新的改革目标,让新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让全社会都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青少年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总之,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要做到更新教师的德育观念,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结合生活实际,开展各种德育活动,使德育工作多样化,促进学生品德的完善。从而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建设,达到育人的真正目的。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