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试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4-05-10

◎段丽芳

试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段丽芳

数学作为理科范畴,其教学重点在于引发学生的思维。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性教育内容,其教学目标之一在于引导学生能够运用已知知识解决未知的问题,而这个过程离不开的是思维。新课改下一直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凸显,要想学生真正地自主学习,就必须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分析、总结来掌握一定的数学规律,促使学生将感性的材料信息加工处理成为一些理性的知识认知,进而形成一定的思维。

小学数学;学生;思维能力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中确定:“小学数学的课程总体目标是学生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整体发展与实现。”可以看出,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注重对学生知识的渗透,而且还注重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我们作为教师应结合新课标要求,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题海训练教学等,采取新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规律,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综合技能得到锻炼。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地谈一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演绎和总结法

小学数学知识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它有一定的规律性。而演绎法和总结法是数学教学中作为常见的教学手法,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形成的最佳途径。这种方法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分析,总结或者推理其内在的关联性,找出规律,进而运用规律解决或者演绎推理未知的问题。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法则以及运算定律还有图形面积公式求解等都可以通过演绎和总结法来让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开启学生的思维旅程。

如:在学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教学内容时,笔者首先提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问题:“学生可以任意说出一个数,我不用详细的计算就能够说出这个数是不是可以被2、5整除,谁想出题试试?”学生纷纷开始说数,笔者则一一进行回答,学生计算后准确无误,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想要知道为什么,这时笔者再出示多组数据,诸如:10、20、30、40、50;2、4、6、8、10、12、14、16;3、5、7、9、11、13、15。让学生进行计算,分别将能被2整除的数学以及能被5整除的数进行分析、总结规律,通过计算学生能够得知,个位是偶数的都能够被2整除;个位是0和5的能够被5整;而个位是0的数是能被2、5整除。通过这样的演绎和总结,学生的思维很快就会被打开,进而再遇到类似问题则能够灵活的运用已知问题解决。

二、分类比较法

数学知识不仅有一定的规律性而且还有很大的相似性。分类比较方法也是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同时更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性内容,更是引导学生步入数学大门的一把钥匙。即:将类似的内容放在一起进行研究,存同求异,能够更清楚地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对此,笔者在教学中,运用分类比较法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分析、比较,抓住事物的本质特点,总结二者之间的差异,之后再进行学习。

如:在学习“小数”教学内容时,笔者出示系列的小数,诸如:0.25、0.368、1.25、2.36、41.2、32.5、4.3......、3.1415926......、1.030303......之后,笔者让学生观察这些小数,并对他们进行比较分析,说说这些小数有哪些特点,很快学生将他们进行分类,诸如:小数点前边有的是整数有的是0,小数点后边有的是几位数,有的则是无尽的,有的小数点后的数一组数一组数的无限。在这个时候,笔者再抛出纯小数、带小数、循环小数、无限循环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等等概念。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对这些数字已经有个大概的认知,通过概念化渗透,很快就能够掌握其数本身的特点,强化了学生对数掌握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自我分析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从而为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奠定有效基础。

三、问题设疑法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无疑是打开学生思维的最佳手法。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在面对问题时,首先做的是主动探究问题。数学本身是对系列问题的整合,教师适当地设置疑问,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思维的升华和锻炼,有助于让学生真正的去实践数学知识的本质,探究数学的奥妙,真正感受数学思维。对此,笔者在教学中,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设置问题。

如:在学习“最大公约数”教学内容时,笔者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公约数是什么?以两个公约数为例,说说公约数之间的内在关系是什么?质因数是什么?最大公约数是公约数中最大的数吗?怎么求解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面对问题,学生会主动结合教材探究问题。同时,笔者设置问题时是层层递进的,有助于逐步引导学生探究知识,以点拓圆,让学生系统性地掌握知识,了解公约数之间的本质内容。这样,通过问题设疑法来引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数学知识,进而形成一定的思维能力。

总的来说,思维是学生发展的核心。从某个角度来说,数学学科是思维的一个整合。而小学数学学习本身属于思维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数学知识构思教学活动,尽可能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建立一定的数学思维,进而运用数学思维探究未知知识、解决未知问题。

[1]彭林.因材施教:小学数学思维拓展+能力突破[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2]陈立华,魏淑娟,王晓松.小学数学思维训练与能力培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实验小学342300)

G633.6

A

1992-7711(2016)12-005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