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坚持科学发展 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

时间:2024-04-24

李 明

今年年初,铜陵市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这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也是多年努力的结果,标志着铜陵被纳入国家层面的战略重点,被推上了改革创新的前沿,也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政策空间和有力的资金支持。目前铜陵市政府正在组织有关专家编制城市转型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及相关政策措施。总的想法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前八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体目标,以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为重点,抢抓发展机遇,抓紧抓好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各项工作,力争到2012年,基本实现主要转型目标。在具体工作中,要积极探索科学发展的综合转型之路。

第一,要推进观念转型。科学发展观是铜陵市实现城市转型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城市转型是铜陵市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集中体现。‘我们一定要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观各项要求贯彻到城市转型各项工作中去,引领铜陵城市转型走上科学转型的宽广大道。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解决铜陵市资源日益枯竭的矛盾和问题,推动铜陵成功实现转型,最根本的还是要依靠发展。我们必须跳出“有什么搞什么,熟悉什么搞什么”的思维怪圈,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把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化升级结合起来,加快新兴接替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规划,抓紧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市人民。要坚持远近结合,标本兼治,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使铜陵走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要坚持政府调控,市场导向,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工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成效。

第二,要推進经济转型。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推动产业转型。铜陵以工业立市,发展工业既有历史传统,又有现实基础,工业强市战略符合铜陵市市情,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下去。在发展工业方面,必须尽快调整传统资源型产业占主导的单一产业结构,大力改造传统产业,不断发展新型产业,逐步建立具有铜陵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工业升级换代。特别是要积极探索“原”字号资源和粗加工产品向精深加工产品延伸、以“静脉”和“补链”项目推进“固废”再利用的产业链条,从而实现清洁生产、多次增值、节能减排、循环利用。重点是围绕打造“千百亿工程”,延伸铜产业链,培育和壮大铜基电子材料产业基地,加快建设装备制造业和精细化工,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商贸流通等第三产业,积极谋划并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力争到2012年,铜陵有色控股公司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电子材料、装备制造和精细化工等行业中有3-5户企业销售收入过百亿元,再造一个“工业铜陵”,实现财政收入过百亿元目标。

第三,要推进城市转型。牢固树立城乡一体发展理念,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和实施城乡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高度重视城乡空间布局一体化,明确分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体现区域发展特色,着力构筑“一主两副”的新型城乡空间布局体系。要创新城乡一体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土地流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探索“农民变市民”的有效途径,引导农民向城镇、中心村集中。要努力推动城乡大拆违、大建设、大发展。坚持交通先行,加快形成全国重要的区域交通枢纽,建成皖中南区域中心城市。重点推进西湖新区建设,争取3-5年内将西湖新区建设成集文化体育、教育卫生、商贸会展、旅游休闲为一体,没有一间工厂、适宜居住、环境优美的新城区。与此同时,推进东、南部城区建设,真正将城市框架拉开,使城市城区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可以满足百万以上人口生活的空间。另外还要挖掘城市文化底蕴,在城市建设中既要体现厚重的铜文化,也要体现长江文化,彰显城市个性。

第四,要推进社会转型。坚持富民优先,落实富民举措,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快更多地惠及全市人民。从2007年开始,我们每年坚持实施一批民生工程。现在看,效果是好的,群众是欢迎的,各方面也给予了充分肯定。但我们要看到,民生工作刚刚起步,仍处于奠基阶段,切不可估计过高。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人民群众也会有新的要求和期盼。只有继续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才能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我们必须立足于群众的新期盼新要求,切实改善民生,建设一个就业更加充分,保障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安定,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残有所助,人民群众更有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和谐城市。今后几年,要注重提高市民素质,加强对产业工人的培训,实现比较充分就业。要初步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建成皖中南职业教育基地,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城镇职工“五大保险”力争实现应保尽保,逐步建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按照城乡卫生均衡发展的思路,完善农村、社区、公共卫生和惠民医疗四大服务体系,城市人人享有医疗保险,农民人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目标。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健全廉租住房制度,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力争3--5年完成全市棚户区改造任务。建成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第五,要推进生态转型。把生态建设作为经济、社会、文化持续发展的根本来认识,用更长远的历史眼界衡量其价值,并体现在转型工作实践中。在具体工作中,要树立保护也是发展的理念。把水、空气、土壤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在发展中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的食品,喝上纯净的水。呼吸新鲜空气,打造宜居环境。重点是围绕打造独具江南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绿化美化,加快国家级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特别是对过去挖铜以后遗留下的地质性灾害要修理恢复,通过生态恢复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比如说发展旅游业等,努力把我们的生活环境建设得更加优美。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