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10
⌾ 邓凌
如何让学生爱上古诗词
——浅谈古诗词的教法
⌾ 邓凌
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时间的筛选,优秀诗歌已成为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搞好古诗词教学,既能促进学生智力和语言的发展,又有助于陶冶性情,激发积极向上的意志,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古诗词;陶冶性情;教学法
我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璀璨的诗词杰作。经过时间的筛选,优秀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是值得后人咀嚼、消化、回味的精神食粮。小学阶段搞好古诗词教学,既能促进小学生智力和语言的发展,又有助于陶冶性情,激发积极向上的意志,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摸索了一套对古诗词的教学方法,即古诗词“四重”教学法——重情趣、重诵读、重积累、重感悟。
这里的“情”是指教师个人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古典诗词乃国学之精粹,带给人沉静和对美的领悟!小时候因为我的语文老师的一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让我喜欢上了诗词歌赋。当了一名语文教师以后,业余时间,除了上课,我精读名人诗集,在名人名家作品里汲取营养,受益匪浅。诗人们往往寥寥数字却能传神达意,着实令人折服惊叹。他们将心情藏于字里行间,言简意不浅。我特别喜欢这些智慧的产物。
因为热爱,所以我也喜欢古诗词的教学。我希望通过我的教学把这种情传递给我的学生。那怎样来传情呢?情离不开趣,课堂就要突出一个“趣”字。所谓“趣”则指把古诗词的课上的有趣味性。凭着自己的朗读功底,首先在课堂上我会将一首首诗读得津津有味,模仿古人的韵味,和学生一起把古诗表演得妙趣横生。其次上课前一定要和教材对话,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使其有新意,让学生乐学。在教学手段上我常常也是下足了功夫,备足了功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挂图,读诗画画等各种方法把课上得有声有色,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在这点上我觉得自己做得比较成功。我想一个不热爱古诗词的教师是很难有激情把课上好的,也很难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的。所以“重情趣”是学习好古诗词的第一步。
古典诗文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对于“读”,在教学中我是怎样做的呢?教低年级时,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指导朗读。古诗的韵律感强,朗朗上口。一首诗我会反复读,学生也要反复读。直到读得有一种兴奋的感觉,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那就意味着教学的成功。读到这种程度,即使不写教案,也能把课上得有滋有味。读懂、读出古诗词的妙处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要读出感情来。老师绘声绘色的朗读也会使课堂教学富有趣味性。
另外,学生时代是是孩子们记忆的最佳期。在记忆的高峰期不让他们读、背,作为老师我们是有愧的,而且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每一学期我必须强调每个孩子背诵二十首古诗词。对个别学生来说,这个要求很难做到,开始往往带有强制性。我宁可叫他们暂时有些抵触情绪,也要强制。慢慢地在教学时增加一些诸如诵读比赛的节目,学生们也很自然的接受了。每学期必须诵读二十至三十首古诗,并形成一种习惯延续下来。学生诵读的古诗越多,他的成就感会慢慢增强,自然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也渐渐浓了。“重诵读”也是培养学习古诗词很关键的一环。
古诗词教学另一个要求就是要强调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课标》中特别强调了积累的重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量的积累会产生质的飞跃。这就需要老师帮助他们收集一些课外古诗词来补充。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总是以教材为本,开展教学活动。很少有教师在学生所处年龄的黄金期去主动地帮孩子们去收集、整理一些课外古诗词来强迫他们来诵读。如果教师能关注到这一点,让学生多背点经典,不管能不能理解,但求熟背,我觉得这是在做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储备。学生以多记多背多积累最便捷的方式,可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与修养,滋养心灵,增强人文底蕴,提高对美的感悟能力。
说白了,就是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读书,自己去领会。悟什么?怎样悟?这又离不开一个“读”字,要一边读一边想。感悟也是因人而异,感悟到的东西有时候说不出来,也不一定要求学生说出来,意会就行了。一至二年级的学生我仅仅让他们诵读诗文,不管懂不懂,只要相信“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就这样读起来!到了三至四年级则可以让学生熟读古诗、自悟自得。教学中通过熟读慢慢体会诗的意境。如教学《小儿垂钓》时,通过联系古诗的上下文并结合看图,让学生熟读自悟,然后质疑问难。有的提出“学垂纶”是不是“学钓鱼”的问题,足见他们已能自读自悟。还有的提出:平常说“招手”是请他过来的意思,他怕“鱼惊”为什么还请“问路人”过来呢?随即让大家展开讨论,不难得出“招手”是“摆手”的意思。通过熟读,质疑解疑,大家自然能体会出诗中小孩的专注与天真,达到自悟自得。
到了五六年级时,孩子们的想象力已具备雏形。十三四岁的孩子处在天真烂漫的年龄,想象力尤其丰富。教师可适度讲解,如教学《天净沙.秋》时,我启发学生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象。你看:夕阳下,乌鸦归巢,小桥边,农人回家;而荒凉古道上,瑟瑟秋风中,主人公却是疲人瘦马,踽踽独行,夜宿何处,明日何往?都还不得而知。这又怎不叫他愁肠寸断、倍思故乡!全曲不着一“秋”,却写尽深秋荒凉萧瑟的肃杀景象;;不用一“思”,却将游子浓重的乡愁与忧思写得淋漓尽致。根据老师的点拨,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说句实话,我一直相信中国人的感性思维,“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在外国人的理性思维里,这些词串在一起一定会莫名其妙,而在中国人的想象中却是意境优美,堪称一绝的佳句。作为老师,应该充分利用古诗的意境美这一内蕴力,催动孩子们在学习活动中,产生最佳的审美效果。
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时刻以学生为本,以读为本,重视积累,培养兴趣,鼓励学生在读中感悟。我觉得“重情趣,重诵读,重积累,重感悟,”这四点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缺任何一点都学不好古诗词的。
湖北省荆州市荆棉学校 43400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